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代地域性诗文选本与地理志关系.doc

宋代地域性诗文选本与地理志关系.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地域性诗文选本与地理志关系

宋代地域性诗文选本与地理志关系   摘要:在宋代文学选本中,地域性文学选本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选本通过对郡邑或名胜历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很好地反映了地区文化的风貌。探究其蓬勃发展的原因,除了与宋代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关系密切外,地理志的编纂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宋代地域性文学选本的繁荣,与宋人的郡望意识以及地域文化的发达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地域性文学选本;地理志;关系;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2-0150-009   所谓地域性文学选本是指收录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文学作品的选集。这类选本往往诗文合选,在选录中力求“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这一形式文学选本的大量涌现是在宋代,探究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当然要考虑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等社会因素,但从地域性选本的编选来看,它的发展与地理志的编纂也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试从地域性文学选本与地理志的关系来进一步探寻地域性文学选本在两宋蓬勃发展的原因。   一、宋代地域性诗文选本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区域的文学也各具特点。“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1]自然环境的不同、风物景致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区域风俗习尚的不同,这对于某一区域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故而,从地域差异的角度去考察中国古代文学,历来都是倍受学者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1)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空间区域,《周礼·地官·大司徒》云:“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显然这是指一定的地区范围。但地域并不是简单反映土地范围大小的一个概念,它往往是糅合了自然环境、人文因素甚至政治区域的一个综合体。何谓文学的地域性?袁行霈先生《中国文学概论》一书中对此做了明确的界定:   地域性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某些文学体裁是从某个地区产生的,在它发展过程的初期不可避免地带着这个地区的特点;二、不同地区的文学各具不同的风格特点。[2]   从这一意义而言,地域性诗文选本“文学的地域性”显然倾向于后者,它是通过对某一地区诗文的选编来凸显此一地区的文学风格。文学选本的这一编选形式由来已久,甚至可以上溯至先秦时期。《诗经》在后世的书目著录中虽入“经”部,实为中国文学最早的一部诗歌选本。《诗经》的“十五国风”, 包括《周南》、《召南》、《邶风》等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这些区域或以诸侯名,或以地域名,对某一地区的乐歌进行收集、整理,可谓是最早的地域性诗歌选本。但这一形式文学选本的大量涌现是在宋代。笔者对宋代及后代书目进行梳理后发现,在宋代文学选本中,属于地域性选本的就多达70余种,这些地域性诗文选本正是宋人关于文学地域性论述的重要文献之一。   宋代地域性诗文选本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其一为郡邑选本,这是地域性文学选本中最主要的部分。如《丹阳类集》、《扬州集》、《会稽掇英集》、《吴兴诗》、《天台集》、《成都文类》、《吴都文粹》等。其二为名胜类选本,这类选本可谓是郡邑类选本的一个分支,但在地域性选本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云台编》、《石鼓山诗》、《金山诗》、《鹅城丰湖亭诗》、《麻姑山诗》、《浯溪古今石刻集录》、《荆门惠泉诗集》等皆为此类选本。   清陈文述《松陵诗征序》曰:“古来总集诸家,自名都大邑以至一丘一壑,得有心人裒辑成编,皆足以藻饰河岳、表章人物。”[3]文钞·卷一这是对地域性选本编选价值的明确概括。庆元年间袁说友知成都府,有感于成都的山川灵秀、文风悠久,组织程遇孙等人编选《成都文类》,正是借选本而倡文风、传美名的典型。正如其《成都文类序》谓:“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奇观绝景,仙游神迹,一草一木,一丘一壑,名公才士,骚人墨客,窥奇吐芳,声流文畅,散落人间,何可一二数也。凡此者,予来三年,亦既略睹矣。或曰:两京、三都以赋而传,使无传焉,斯文泯矣。然则由汉以来,其文以益而作者,今独无传,可乎?有益都斯有此文,此文传,益都亦传矣。”这是对地域性文学选本“藻饰河岳、表章人物”价值的具体解说,奇观妙景被文人谱写成锦丽篇章,歌咏一方河山锦绣,借助于这些慧心妙手创作的文章,一方之美名又得以传播四方,这几乎是所有地域性诗文选本选编的价值所在,但并不是地域性诗文选本存在的唯一价值。从文学本位而言,综观两宋地域性文学选本,这些选本所承载的价值至少还有如下两点:   其一,保存一方文献。宋代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地域性诗文选本多以选录某一地区的历代名贤作品为主,这些作品的选录汇总了一方文献,从而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来宣扬此地的文风昌炽、历史悠久。范之柔《昆山杂咏》曰:“昆山虽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