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红霉素微球制备及质量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霉素微球制备及质量分析

红霉素微球制备及质量分析   摘要:目的:优化红霉素微球的制备工艺。   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红霉素微球,并以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了L9(34)的正交试验。   结论:优选后的制备方法稳定可行,适合于红霉素微球的制备,从而制备工艺得以改进。   关键词:红霉素 聚乳酸微球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Analysis of Erythromycin Microsphere   Wu Junming Bao Qiuyan Lu Jihao   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erythromycin microspheres.   Methods:Poly lactic acid as the carrier material,adopt Emulsion solvent-volatile method to preparation erythromycin microspheres,With small ball bag sealing rate and the drug for complete index use L9 (34) of orthogonal test.   Conclusion:The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is stable and feasible and suitable for, thu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Keywords:Erythromycin Polylactic acid microsphere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rthogonal text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01-02   红霉素(Erythromycin)是红霉素链霉菌所产生的大环内酯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性,但其有苦味且在体内有许多不良反应。为解决红霉素的掩味问题我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红霉素微球,以掩盖其苦味,提高其稳定性。为减少实验的复杂性,在本文中将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以优化微球的制备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FA-2004电子天平(良平仪器仪表),JB90-S电动搅拌器(梅颖溥仪器仪表),RE-52A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101-3A电热鼓风干燥器(华南实验仪器),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计(岛津)。   红霉素原料(利君集团镇江制药责任有限公司),聚乳酸(利君集团),二氯甲烷(上海化学试剂),甘油(嘉里油脂化工业),明胶(派宝),硫酸(无锡市展望化工试剂),乙腈(国际集团化学试剂),氢氧化钠(国际集团化学试剂),磷酸二氢钾(国际集团化学试剂)。   1.2 红霉素微球的制备。参考有关文献,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红霉素聚乳酸微球。将适量的红霉素和聚乳酸按一定比例超声共溶于二氯甲烷中,在一定的搅拌速度下,缓慢加到40ml甘油中,搅拌10分钟后,再倾入到明胶溶液中,搅拌30分钟后,旋转蒸发收集微球,常压下干燥即得。   1.3 红霉素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1.3.1 方法学考察。最佳吸收波长:取红霉素粉末约0.1g,精密称定,加入10mL乙腈溶解,用PH6.8的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作为母液,微孔滤膜过滤,精密吸取续滤液5mL,加入5mL的硫酸(75→100),摇匀,放冷至室温,以去除红霉素按相同方法处理下的液体作为校正液,在200~600nm范围内扫描,发现在482nm处有较大的吸收峰(见图1),而相同浓度聚乳酸溶液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在482nm处无紫外吸收(见图2),因此确定482nm为最佳测定波长。   标准曲线:分别精密取0.1、0.2、0.3、0.4、0.5、0.6、0.7、0.8、0.9、1.0mL母液,用PH6.8的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mL,微孔滤膜过滤,精密吸取续滤液5mL,加入5mL的硫酸(75→100),摇匀,放冷至室温,在48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将相应数据回归,得标准曲线A=0.0173C~0.0661(R=0.9955),红霉素浓度在10-50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1.3.2 红霉素含量测定。精密称取罗红霉素微球适量,加入1ml乙腈溶解,用PH6.8的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ml,微孔滤膜过滤,精密吸取续滤液5mL,加入5mL的硫酸(75→100),摇匀,放冷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