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钢铁外壳中救世情怀
钢铁外壳中救世情怀
《环太平洋》是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继剖析人性的《潘神的迷宫》、以及2001年对西班牙内战历史符号学隐喻探讨的《鬼童院》后的又一尝试。本片除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外,还将他想表达的纯粹的普世价值观包含在其中。
电影界鬼才的圆梦之作
《环太平洋》自今年8月份在全球上映以来,遭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在学院派的影评人眼里,庸俗的陈词滥调充斥在整部《环太平洋》之中,一笔带过的人物塑造用文艺片的标准来看贻笑大方。皇牌机甲驾驶员主角贝克特的情绪崩溃来得非常突然,被刻意安排的怪兽突袭来得牵强又老土得像60年代的二战电影一样,似是而非的剧情转折在电影前二十分钟通过:“骄傲——失去——重生——牺牲——胜利”的好莱坞英雄主义模式表达在银幕之上,引用《每日银幕》的评论:“《环太平洋》从头到尾过多的战斗像在宣扬什么是暴力,而非一部真正的电影。”
但是,短短一个月内获得的数亿票房依然肯定了德尔·托罗的作品是暑期档不可多得的诚意之作。作为大龄宅男的德尔·托罗早年除了深受西班牙拉丁文化熏陶外,对日本特摄电影同样拥有浓厚的兴趣,作为怪兽特摄片的发源地,日本人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了这一类型片的创作。按照历史角度来说,日本人与生俱来的社会危机感从二战战败后一直笼罩着整个国土,狭窄的国土面积,紧缺的资源,频发的天灾人祸无时无刻侵蚀着日本人的每一条神经。而被削夺交战权和取消军队后的日本人只能通过臆想出一系列威力强大又宅心仁厚的铁甲巨人来慰藉心中的不安,每一头被“奥特曼”与“福音战士”打倒的变异巨兽都是现世动荡的科幻写照。这一风潮开始于昭和45年(1970年),并延续至今,其中风靡亚太区的《假面骑士》特摄系列同样包括在内。
不难发现,德尔·托罗的拍摄初衷到底来源于什么对话与动力,作为特摄片的狂热爱好者,墨西哥电影奇才思路广阔并不拘于现有的格局。《环太平洋》是融汇了科幻、动作、灾难的美式视觉大餐,从电影海报设计上就直接折射出一股爽快的豪情,敢于剖析自己暴露于舆论前。而不像大部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导演一??在一部电影中添加过多的表面元素,刻意把《绝望的主妇》拍成《艺术家》。
在技术运用上,《环太平洋》对于整个电影工业可谓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影响,不论电影最终的口碑与票房如何荣誉参半,单凭其电影制作技术方面就是一个奇迹。用一句话来概括,电脑特技终于在光影上完成了对传统摄影的超越——光照师第一次超越了摄影师。 在《环太平洋》上映之前,无论是在欧美多顶尖的电脑特技工作室工作的特技师都懂得一条金科玉律:CG的光照不堪入目,学习光照的手法,最好的老师是画家,其次的老师才是摄影师。
从迈入90年代以来,电脑特技的光影风格一直被两个人统冶着:一个是卡拉瓦乔,电影中所有史诗风格的塑造技巧起源于他,战争片与灾难片那种红黑强色对比加大面积的黑影正是如此。相对动态光影,人物特写光照技术的掌门人则是伦布朗,三点布光加体积渲染散色,把人脸泡在体积光里的经典场景暂时后无来者。但是《环太平洋》在这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虽然在静态光影处理上依然没有超越伦布朗, 但是作为动态电影敢于在整部剧中采用舞台灯效果,这完全就是一个维度的扩展。
在香港激战的一幕中,通过折射海平面光线把怪兽设置为移动光源来照射整个画面的场景比比皆是。《环太平洋》一举解决了散射不足、 视觉色彩控制的问题,简单说,这和用单反去拍摄黑夜的海景一样困难,这是全球电影制作行业苦等了十年的光影奇迹,德尔·托罗办到了。
回到剧情上的话题,无可否认《环太平洋》与绝大部分淡薄奥斯卡、视小金人为废铁的解构主义导演拍出的划时代作品不一样,其实质依然是好莱坞流水线上的商业大片。好莱坞作为世界上电影摄影技术含量最高,电脑特效运用最广泛的影视工厂,通过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细胞就足以为其换来大量的钞票。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观众都会对商业类型片不经思考便盖棺定论的说它没有内涵没有灵魂艺术成就低于文艺片的原因。如果不说,很多人都认为美版《午夜凶铃》仅仅是一个惊悚恐怖的悬疑故事,但有多少人知道编剧事实上探讨的是现代社会父母责任感缺失的主题?这和看到《花花公子》的封面女郎就认定她一定很蠢,而文艺女青年就一定饱读诗书品味不凡一样先入为。主甚至有人拿《娱乐至死》作为论证去批评威廉姆·高德曼的《危情十日》剧本是一个没有艺术价值的剧本。商业片隐藏在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场面之下的内涵并不一定少于纯文艺片,对于影迷来说,学会如何探讨电影的本质比起居高临下的下爆米花评语有意义的多。
《环太平洋》简单明朗的故事情节是编剧的有意为之,前面提到,故事层次感极度缺乏是《环太平洋》的败笔。120分钟内除却必要的对话和场景交待,大量的时间危险流浪者都在为保卫地球而战,而对于那些习惯了《悲惨世界》慢节奏的观众应该会对此感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