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闭孔疝延误诊治原因分析(附1例报告)
闭孔疝延误诊治原因分析(附1例报告)
摘 要 闭孔疝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腹外疝,是引起肠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病例分析,对闭孔疝的解剖特点、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为社区医生减少误诊提供参考。
关键词 闭孔疝 临床特点 误诊原因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2-0037-04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elayed for obturator hernia
LIU Yu, HU Xianwei, LIU Su
(Digestive Department of Zhabei Branch of Changzheng Hospital, Shanghai 200070, China)
闭孔疝是腹内脏器,经骨盆侧壁闭孔管向股三角区突出的隐匿性疝,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占所有疝的0.07%[1]。因左侧有乙状结肠覆盖,右侧闭孔疝相对多发,双侧发生者甚少。疝内容物以小肠为主,亦可见结肠﹑膀胱或附件等脏器。尽管在1724年Ronsil就报道了第一例闭孔疝,但至今闭孔疝仍较易误诊、漏诊,术前常因难以明确诊断而延误其治疗。大多数闭孔疝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以及患者主、客观因素,常常延误诊治,导致患者发生肠坏死、肠穿孔,病死率极高。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1例病例报告就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治闭孔疝进行探讨。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85岁,体重42 kg。因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发热3 d于2012年5月入院。腹痛同时伴有恶心,未呕吐,排气减少,解成形便一次,排气、排便后腹痛未缓解。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未留下任何后遗症;否认支气管炎、肺气肿、便秘等其他的慢性病史。婚育史:4-0-0-4。查体:体温:36.8℃,呼吸:16次/分,脉搏:84次/min,血压:150/80 mmHg。体形消瘦,神清,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尖博动位于第Ⅴ肋间左锁骨中线处,心脏相对浊音界增大。心率8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未见明显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4次/min,肛门???阴道拒检。查血常规:血白细胞:15.4×109/L、中性粒细胞:93.2%;入院后立即行腹部立卧位X片:可见中小腹部小肠肠襻充气、伴多个气液平面,诊断为“小肠不完全性梗阻”,并行上腹部CT平扫提示:部分小肠肠襻轻度扩张、积气积液,诊断为“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给予禁食、通便、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5 d患者腹胀未见好转,腹痛加重,查体时腹肌紧张,中上腹及右侧腹压痛,轻度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4次/ min。再次行下腹部CT检查,下腹部CT提示:右侧腹股沟区见气液平面,所见小肠肠腔扩张、积气、积液,考虑“右侧腹股沟疝伴小肠不完全梗阻”,仔细检查腹股沟区及股三角区未见明显的包块,也未触及疝块,影像学表现与临床体征不符,右侧腹股沟疝诊断不成立。再次复习下腹部CT发现右侧闭孔区可见疝影,考虑“急性腹膜炎小肠不完全性梗阻闭孔疝可能”,建议患者即刻行剖腹探查手术,但由于患者高龄、消瘦,营养状况较差,心肺功能欠佳,家属及患者考虑麻醉及手术风险大,拒绝进一步手术治疗,故转入监护病房保守治疗,最后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2 讨论
2.1 闭孔疝局部解剖特点与临床的关系
闭孔是由耻骨和坐骨共同围成,正常位于耻骨肌的深层,股三角区的下端,在耻骨肌和内收肌之间。闭孔管是闭孔膜外缘与耻骨上支之间的一纤维骨性管道,长2~3 cm,宽约0.2~0.5 cm,向前内下方斜行,内有闭孔神经、动脉和静脉通过,正常的闭孔管内口可容纳一指尖,为脂肪组织填充。闭孔管特殊的解剖结构及位置,使闭孔疝发病隐匿,较易忽视该区域的检查,导致误诊。
闭孔管管壁由无伸展性的骨质和坚韧的腱膜组成,管径小,疝环缺乏弹性,使疝内容物在短期内就可以发生血运障碍,引起嵌顿,甚至绞窄坏死。闭孔管特殊的组成,使闭孔疝较其他腹外疝易发生嵌顿甚至绞窄坏死。闭孔疝的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与股疝相近,有报道约75%的患者被误诊为股疝[2]。股疝是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由于股环较狭小,周围又多坚韧的韧带,也较易发生嵌顿。两者的发病机制、好发年龄、性别、发病体形、多胎生育史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但股疝与闭孔疝相比,股疝位于体表,只要仔细检查便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