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基辅罗斯到克里米亚“你们仇”是“我愁”
从基辅罗斯到克里米亚“你们仇”是“我愁”
地处“边陲之地”,动荡不定国家状况
身陷“强权掌控”,错综复杂外交关系
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半岛都是俄国和波兰、立陶宛、土耳其、奥匈帝国、德国等大国强国争夺与瓜分的对象,其中俄国和波兰对乌克兰的争夺尤其激烈并且持续的时间最长。而克里米亚半岛,则因为位于黑海要冲的战略地位以及它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恩恩怨怨、分分合合的复杂关系,而成为俄土战争、苏德战争的血与火的战场。
乌克兰地区因其置身于各国疆界之中的特殊位置而在古罗斯语中被称为“乌克兰”,意即“边陲之地”、“国界相接之处”,因此,其国名和民族名称实质渊源于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个来自于地理概念的名称有着多重的含义:一是民族的,它是个众多的斯拉夫民族与其他民族混居的地区;二是宗教信仰的,它是各种宗教集中并相互影响和对抗的地区,其中尤以东正教和天主教的抗衡为最;三是国家的,它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都曾面对大国强权,曾不得不在密室运筹、幕后纵横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这些争斗和战争的结果是:乌克兰成为沙皇俄国的臣属,而克里米亚半岛则从一个“汗国”演变成为一个与俄国和乌克兰在不同时期或争夺、或依附、或臣属的地区。也许可以这样说,无论是乌克兰,还是克里米亚,它们都:地处“边陲之地”,动荡不定国家状况;身陷“强权掌控”,错综复杂外交关系。
基辅罗斯:
乌克兰和俄罗斯难以分割的一页
乌克兰和俄罗斯有着同一个国家起源,这就是“基辅罗斯”(公元882年)。尽管当时的基辅罗斯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但它是这块土地上斯拉夫的“民族大联盟”。在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于988年从君士坦丁堡引进了基督教(后来在基辅罗斯被称为“东正教”,意思是“基督教东方正教”)并定为国教后,乌克兰和俄罗斯都舍弃了多神膜拜,单一的宗教信仰把它们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在东正教从基辅向北部和东北部传播的进程中,留在乌克兰地区的斯拉夫民族逐渐形成了“乌克兰民族”,而北部和东北部的斯拉夫民族则形成了“俄罗斯民族”。在莫斯科公国的强权下,俄罗斯民族被赋予“大俄罗斯民族”的称谓,白俄罗斯地区的民族称为“白俄罗斯民族”,而“乌克兰民族”则被划为“小俄罗斯民族”。
13世纪初蒙古大军入侵基辅罗斯时,乌克兰也遭受重创,基辅曾被劫掠一空。在蒙古大汗占领期间,整个基辅罗斯经历了分解和重组的过程,乌克兰则归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后来,立陶宛归顺波兰并且接受了天主教。从此,乌克兰的执政者在三个世纪中(14至16世纪)不得不在两个强国之间求生存,也就是从这时起,罗斯的东正教和波兰的天主教之间不和与对抗的种子就埋到了这块“边陲之地”的土壤里。
15世纪上半叶,奥斯曼帝国在与波兰争夺乌克兰西部边界地区的同时,影响着克里米亚。在其扶助下出现了克里米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觊觎基辅罗斯,进军乌克兰南部的草原地区,不断北上“奔袭”。1571年和1572年,克里米亚汗国甚至两次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当时俄国的决策是,征服喀山汗国,进而南下消灭克里米亚汗国,以消除奥斯曼帝国在南部草原和克里米亚的势力。
当时,基辅罗斯中部和北部土地上的公国林立,南部草原和克里米亚半岛上汗国的争夺也此起彼伏。于是,在罗斯的土地上(包括乌克兰和俄罗斯北部)为争夺“谁是基辅罗斯的继承国”的斗争中,东北罗斯的“莫斯科公国”日益强大,基辅罗斯西部地区的各公国逐渐转向莫斯科,所以从16世纪初始到17世纪初的整整一个世纪中,俄罗斯(莫斯科公国)就与波兰进行了更加激烈的边界之争。1569年,在争夺乌克兰西部领土的立沃尼亚战争中,立陶宛和波兰组成了一个新的国家——“大波兰王国”。于是,大波兰王国和莫斯科公国为争夺“边陲之地”不断开战,先是乌克兰地区的沃伦、波得拉谢、波多里埃、布拉茨拉夫和基辅地区归属波兰,后来,俄波又打了一仗,波兰不得不把斯摩棱斯克省、切尔尼戈夫省和北方省让给了俄国。乌克兰的西部地区再次在动荡和战争中摇摆不定。
哥萨克人起义:
开启乌克兰臣属莫斯科公国的历史
1648年,乌克兰西部地区爆发了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为首的大规模哥萨克起义,起义的原因是不满和反抗波兰对自己土地的占领。赫梅利尼茨基建立了“盖特曼”权力机构,在与波兰人的抗争中,因力量悬殊,在胜利无望的情况下,只得向莫斯科的沙皇求助。这时的沙皇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他因自己也处于与波兰和瑞典人的争斗之中,同时又受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困扰,并未匆忙答应。直到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派代表去向沙皇表示:只要沙皇肯伸出援手,它的“盖特曼”将臣属俄罗斯。沙皇终于接受了哥萨克臣属俄国的请求。俄国沙皇接受“盖特曼”的臣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要利用哥萨克的力量对付来自克里米亚汗国的“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