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始pH对生活垃圾和污泥混合物料厌氧发酵产沼气影响
初始pH对生活垃圾和污泥混合物料厌氧发酵产沼气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pH值对生活垃圾和脱水污泥混合物料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为促进厌氧发酵产沼气提供实验参数和理论依据。【方法】从整个发酵过程pH值的变化、产物生成和原料利用3个方面评价不同初始pH值对于物料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结果】当发酵液初始pH值为7.5时,生活垃圾发酵产沼气的量最高,且其中甲烷平均含量达53.65%以上,累积产气量22 632mL;pH7.75时,在25d~35d内,产气量增加迅速,仅次于pH7.5,为21 962mL;pH值为7.25时发酵液中TS、VS降低程度最大,分别为38.5%和56%。【结论】控制发酵体系的pH值在7.25~7.75范围内,使产甲烷菌处于最适生存状态,是提高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关键。
关键词:初始pH值;污泥;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产气量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种可回收能源的有机废物处理方法,厌氧发酵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面越来越受到青睐,但由于厌氧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过程,因此如何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厌氧发酵系统产气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pH值是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pH值的大小及其稳定性对产气效果有很大影响。赵洪等以新鲜猪粪为原料,研究了pH值对于沼气产生量的影响,结论为,当发酵体系pH值为6.5~7.0时,发酵启动快,产气量大,产气的峰值明显,CH4含量高,提高了产沼气的质量[1]。王永泽等研究了pH值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发现在发酵液起始pH值为7.0时,稻草秸秆发酵产沼气的量最高[2]。
本实验采用调控初始pH值的方法,进行中温批量厌氧发酵对照试验,初步研究了pH值对于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以期能够对实际生产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接种物
生活垃圾:取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车间有机物皮带上的物料;污泥:污泥取自东胜区北郊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加一定量水过胶体磨;接种物:采用板框压滤机压滤出的沼渣经实验室培养驯化后的污泥。调pH试剂:20% NaOH、10% HCl。物料特性见表1。
1.3实验方法
试验分为两组,采用恒温35℃批量发酵工艺,接种物和发酵原料按质量比为3∶7的比例调配(接种物300g,污泥:生活垃圾=4∶6,700g),用20% NaOH和10% HCl试剂将厌氧发酵装置中发酵液的初始pH值分别调至:6.50、6.75、7.00、7.25、7.50、7.75,并用等量水替代发酵原料做对照,为避免因取样所造成的产气量误差,一组取样,一组取气。后装入厌氧发酵瓶中置于恒温水浴锅厌氧发酵,直至不再产气为止。每天晃动搅拌两次(8∶00,18∶00),每次5分钟,采用排水法每天定时测定日产气量;每3天取样测定发酵液的理化指标,每6天测定1次气体成分,连续发酵61d,统计日产气量、甲烷含量、累积产气量。
1.4分析方法
总固体(TS)、挥发性固体(VS)、COD、氨氮、碱度、pH值均采用标准方法确定,生物气成分(氢气、氧气、甲烷、二氧化碳)由GC112A型气相色谱仪测定,产气量采用排水集气法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
厌氧消化体系的酸碱性受复杂的微生物过程和化学过程控制,体系的pH值是气、液相间的CO2平衡、液相内的酸碱平衡以及固、液相间的溶解平衡共同作用的结果[3]。在水解酸化阶段,碳水化合物分解为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在此阶段产酸进行的很快,在此阶段不饱和的脂肪酸加氢成为饱和的脂肪酸,此时料液中累积了相当数量的脂肪酸,致使料液pH迅速下降。酸化阶段之后,有机酸和溶解的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胺、碳酸盐和少量的CO2、N2、CH4和H2,在此阶段中pH上升。
由图2看出,在发酵前期的0d~5d中,各个体系中的pH值均急剧下降,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在25d~30d左右,pH值回升,在发酵的最后阶段(55d以后),各个体系中的pH值变化范围不大,基本稳定7.75左右,这也说明系统的酸碱度对脂肪酸的积累有足够的缓冲能力[4],由最终的pH值也可看出,随着初始pH值的升高,发酵完成后体系的最终pH值也有所升高。
2.2初始pH值对产气量的影响
不同起始pH值对日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起始pH值为7.5和7.75时出现两个产气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厌氧发酵过程第25d~30d左右,第2个高峰出现在33d~40d左右,结合图4不同初始pH值体系发酵过程中pH值变化情况,第1次出现产气高峰的时间阶段与各个体系中pH值的急速上升阶段重合,第2次出现产气高峰的时间阶段处于各个发酵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内乡县工程水利向资源水转变哲学思考.doc
- 内参功能完善.doc
- 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方法比较.doc
-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及对策.doc
- 内蒙古农村地区布氏杆菌病.doc
- 内隐种族偏见干预策略.doc
- 内部人员利益至上企业观.doc
- 内部会计控制在水利经济管理中重要作用.doc
- 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互动.doc
- 再创铁路桥梁施工水平技术与管理研究.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