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易思婷 睡在悬崖上人
易思婷 睡在悬崖上人
2012年10月1日,来自宝岛台湾的登山者易思婷(Szu-tingYi)和未婚夫美国登山者DaveAnderson成功登上四川西部沙鲁里山脉的喀麦隆(Kemailong),这是这座山峰的首次登顶。正是这座山峰的首登促使思婷通过自己的攀登生涯与生活结合,创作了《睡在悬崖上的人》。易思婷,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女孩,在美国玩流浪攀岩。常春藤博士,开房车到处走,家里长辈认为不务正业。朋友们都叫她小Po,外国人常叫她小名婷婷(因为英文没有“思”这个音,念不出她的名字。)。
天为被、地为床
前年把心里一直酝酿想写的书送了一份大纲给出版社,出版社把书籍命名为《睡在悬崖上的人》,书籍大概描述我在台湾像个乖小孩一样地认真念书,考上首席的高中、大学,最后却在拿到美国常春藤宾州大学的计算机博士之后,决定放下高薪的工作,彻头彻尾往山野奔去。我写了在传统束缚和母亲教诲???,很难能够找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或者往往开始个头,却终于又和大环境妥协,走回“正轨”。但在美国求学途中,因为无法抗拒心底的声音和大自然持续的呼唤,开始锻炼体力,尝试滑雪、激流泛舟、登山、攀岩等运动,最后发现自己开始对攀岩痴迷,而放下计算机就攀岩。
去年年底回了老家台湾一趟,为新书作宣传,回旅居地美国前,一些朋友问我:“你家在哪里?”我心想,我不是已经跟大家解释过我住在车子里了吗?我的生活方式就是从这个攀岩区流浪到那个攀岩区,哪里的阳光好,哪里就是我的暂栖之所啊。于是我只好吐出一句看起来不太像回答的回答:“我住美国啊。”“我知道你住美国,美国哪里?”“呃,我还没有决定下一步要去哪里。”鸡同鸭讲了好一番之后,问的人才惊觉我真的是个没有邮政地址的人。大概所谓的落魄的天涯独孤客就是像我这种的。
紧接着,他们又流露出几许也许是同情,也许是疑惑的眼光,问我:“那这种没有家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我想中国人落地生根、成家立业的观念还是很重的。不过我打从到美国念书开始,就已经是离乡背井了,没有个地址算什么?博士班毕业后,我开始在美国到处攀岩,那时候有租个地方,但是却常常不在家里,终于去年和未婚夫Dave退了公寓的租约,把个中型货车改装成露营车,虽然只有个六、七平方米,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头有床、有炉灶、有柜子,床底下还有收纳的地方可以摆放书籍和攀岩器具。这才真正是走到哪里,住到哪里,而自从这台露营车变成我的家之后,我反而开始常常回家了。
如果回家的定义是回到一个邮政地址,那我没有家;但是如果回家是回到某个固定熟悉的地方,回到亲爱的人的身旁,那我的家虽小却甜蜜,功能齐全,同时也让我少错过了好多大开大阖绚丽五彩的日出日落。最棒的还是当把车泊在某个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睡醒时,推开车门就是花岗岩山头、玄武岩石柱,或是砂岩石墙,交杂着当地的树种植物,天际线开阔,谁家的院子比我家的更大更漂亮?
很多人认为这样的生活辛苦,但是如果真的辛苦我也不会想要过这样的生活。我知道他们为什么认为这样的生活辛苦,因为我没有钱,而没有钱肯定辛苦。我这个人把能够自由自在地攀岩摆在第一位,势必无法从事坐办公桌的工作,只有在晚上或是攀岩日间的休息日时工作,经济来源铁定没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稳定,但说实在的,我倒也还真没有饿过肚子。我父母亲那一辈是从贫穷走过来的,我母亲常说我不为将未打算,也常教训我说我会有这样子的人生观,就是因为没有吃过没有钱的苦。也许吧,其实我很幸运,从小没饿过肚子,于是脑子可以有多余的气力来想和人体的基本需求以外的实践,同时也没有真吃过没钱的苦,所以也不觉得没钱真有什么可怕,反而有胆子往前冲。
这样的生活唯一可以挑剔的,是有一些许的不方便,因为家里没有卫浴设备,所以想上大号要嘛就在荒郊野外挖个洞,要嘛就去找个公厕,想要洗澡,可能得找个体育馆或是贩卖淋浴的地方,如果天气炎热,就拿个水袋在太阳底下晒一天,再到无人处洗个天体澡也不错。但是这些小不便,比起生活在户外的洒脱,以及常常可以攀岩的快乐,实在是微不足道。
追着石头跑
当初和攀岩结缘是很偶然的,但是回头想想也许是生命的必然。小时候的我生长在台湾中南部的乡下,到处都是三合院、晒谷场,让我得以和阳光相当亲近。后来母亲因为孩子教育的缘故,要求父亲迁徙到台北。台北即使是个大都市,我家住的郊区地段在我小的时候还是很原野的,加上台北市又是位于盆地之中,到处可见到起伏的小山丘,自然还是没有离我远去。大学时哥哥参加登山社,我心向往之,却因为妈妈的担忧和以及她认为登山运动不够淑女,心有顾忌没有跟着哥哥到山林里去野,但是那个“去野”的念头,却因为没有被执行而一直潜伏在我的内心深处。
到了美国,如同脱缰野马,我开始去野,才发现登山,可以是轻轻松松地沿着步道走上山,也可以是辛辛苦苦地爬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