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熙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熙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初探

曾熙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初探   [摘 要]曾熙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和学者。他主张培养人才是富国强兵之首,重视道德品质教育,提倡学以致用、求真务实,重视专门学科教育,以及主张开放的教育理念。他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无愧于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大教育家之称号。   [关键词]曾熙;教育;思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084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0   [作者简介]唐去非(1983—)男,湖南衡南人。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曾熙(1861-1930),湖南衡阳人,谱名昭衔,后更名熙,字子缉,号嗣元,又号俟园,晚号农髯,〔1〕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学者。本文拟对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一番初步的探讨。   一、曾熙教育思想探源   1.“教育救国”思潮的推动。教育救国思潮是晚清一种重要的思潮,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没有文化,缺少教育,科学落后,主张从教育入手,以教育来改造人,拯救国家。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杂志第三期上发表的《教育通论》一文认为:“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无他,教育者进化之的也。”曾熙提倡办教育来救亡图存,并为之奋斗大半生,也是深受“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和推动。   2. 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历来重视教育,如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就影响后世深远。曾熙生活在晚晴社会,早年为考取功名而努力,在光绪六年(1880年)考取秀才,光绪十八年(1892年)乡试中举;他所学的就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深感其魅力,同时觉得救国之道,必须培养人才,于是决心致力于教育,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儒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学会做人的品质和报国的才能。   3.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历来重视教育。古代书院教育发达,为湖湘大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同时,湖湘文化还有经世致用的特点,要求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曾熙生于湖南衡阳???前半辈子主要在湖南活动,自幼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成为他后来提倡办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4.李瑞清等好友的影响。李瑞清曾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特别注重美术和书法艺术等专科的教育。曾熙与之友善,在教育思想和艺术观方面都深受其影响。李瑞清逝世后,曾熙作“道德我师,文字吾友;永诀此日,相期他生”的挽联悼之,其影响可见一斑。〔3〕   二、曾熙教育思想述略   1.坚持“培养人才是富国强兵之首”的主张。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就是因为科学技术落后,而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力量支撑,坚持“教育救国”理论者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曾熙也认为,富国强兵,首先要培养人才。所谓人才,首先是具有技术专长的实用人才。他先后创办了多所师范学堂,培养师范人才;还创办了衡阳书画社,培养书画艺术人才等。在人才培养方面,曾熙采取不拘一格的方针,“凡成绩优异,自学有方的学生,可以越级就读”,激励学生早日成才。〔4〕   2.重视道德品质的培育。曾熙特别看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他经常对学生“宣讲《春秋》和王夫之《黄书》、《噩梦》,借以培养爱国情操”。〔5〕他采取激励教育的方法,曾亲笔书写一块 “南学津梁”的横匾悬挂在南路师范学堂门前的桥头上,以激励师生继承和发扬江南先贤的学术思想和道德品质,同时激励大家一起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他自己也注重道德修养,尊敬长辈,关爱晚辈,礼待朋友,特别孝顺母亲,人称“曾孝子”,成为一时模范;他提出“以勤苦守身,以忠实求志”,〔6〕严格要求自己,光明磊落;他明辨是非,同情革命事业,正值大革命失败时,顶着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他设法营救了刘子直等革命同志。〔7〕他以自己的一致言行为学生、后人树立了良好道德品质的榜样。   3.提倡学以致用、求真务实。曾熙自己是学者、艺术家,常向学生介绍读书、做学问的方法,比如他说过:“学问之道以自得为真,宜作切实功夫,不可光影玩弄。”也就是说,做学问要能自学,经过深刻体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收获,才算真正做学问;要求真务实,心要沉下去,必须下苦功夫,不能浮光掠影,否则就没实效。这些也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   4.重视专门学科教育。曾熙认为,要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有专长。“振兴教育,首重师范”,〔8〕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他创办了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充实教育队伍。作为著名书画家,他对书画艺术的教育更是不遗余力的推广。这在他晚年表现得特别突出。1925年,上海城东女学因创办人杨白民去世而中断办学,曾熙与吴昌硕等人出资赞助该校开办国画专修班,并登报招生;〔9〕晚年他寓居上海十余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