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布依歌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后布依歌师

最后布依歌师   在樱桃熟透的季节,笔者和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几个同事一起,走进盘县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赶场坡村。一进村子,映入眼帘的除了满目苍翠外,村前村后、房前屋后全是伸手可摘的晶莹剔透的红樱桃。   这一天是村民吴定超为幺儿吴安排娶媳妇过礼的日子。经乡政府出面协调,我们得以参加他家举行的传统布依族婚礼,并近距离接触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布依族口传史诗布依族盘歌”最重要的传承人之一 ——布依歌师。   布依婚礼上的歌师   居住在羊场乡及周边地区的布依人,称男歌师为“报松”,女歌师为“亚松”。在婚礼上,男方家所请的迎亲男歌师“报松”和女歌师“亚松”,与女方家所请的男女歌师要展开对唱布依盘歌的对抗赛,这也是布依婚礼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整个婚礼进程中,歌师们吟唱的布依盘歌婉转悠扬,声情并茂,常给婚礼增添无限的喜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居住在村子里的布依同胞大多认为传统婚俗的礼仪程序过于繁杂、陈腐、不新潮,所以,按传统布依婚俗举办婚礼的人家已寥寥无几。听说我们是做布依族盘歌的抢救保护与申报工作的,而且专门为拍摄婚礼场合演唱的布依盘歌而来,吴家欣然同意协助拍摄,并且答应按传统布依婚俗的整个礼仪程序举办婚礼,我们也因此采录到婚礼上歌师们对唱布依盘歌的精彩场面。   早些年,传统婚俗盛行时,布依人家常有请五六个甚至七八个歌师的排场。如今,男女歌师加起来也不过三四人。男方请来替自己接亲的男歌师一般有两个:大“报松”和二“报松”。女歌师“亚松”则是一到两个不等。   吴家的婚礼请到了羊场一带最有名的歌师潘方林担任大“报松”,二“报松”是吴安选,而“亚松”则是远近闻名的女歌师吴定芬。下午,在男女歌师的张罗下,吴家接亲的队伍带上所有礼信出门了,我们也一路跟随前往。   去往赶场坡村坪地村民组接亲的路途上,几乎没有听到大“报松”潘方林唱半句歌,一路上只有二“报松”吴安选遇河、遇沟、遇桥、遇山头时都要唱上几句,意思大多是给各路山神通报此行目的,请他们让路,保家屋平安等。就这样,接亲的队伍几乎是一路伴着吟唱声进到女方家居住的寨子。   进得寨子,女方家请的歌师们早在女方家门前的路上摆下三道拦路酒。男方家请的歌师必须在每一道拦路酒前,同女方家请来的歌师对唱盘歌,并在对答如流后喝下女方家敬的酒,接新队伍才能通关前行。假如男方家请的歌师在哪一道关口对答不上,歌逢对手,那么双方就会一直耗下去,直到女方家的歌师认可了才会放行。   双方歌师对唱的盘歌,不通布依语的我一句也听不懂。但在那温婉得像水一样清雅柔和的曲调里,听到的是一种润泽肺腑、如雨后春山般空寂清新、不带任何杂质尘埃的清音。这种清音远离世俗和喧嚣,像一条清溪般荡涤尽人心底藏纳的所有尘垢,然后,静静地从心间流过……   宴席不撤歌不停   在进入女方家门的最后一道关口,德高望重的大“报松”潘方林才开口吟唱盘歌,“亚松”吴定芬此时也上了场。听完潘方林与吴定芬的吟唱后,接亲队伍被请进女方家门。男客依长幼尊卑落座在堂屋,女客则从左入座于左边的厢房里。   大“报松”潘方林坐了上座,作陪的全是女方家请来的贵客和寨老。入座后,他除了要接下同桌人轮番敬献的美酒外,还要同他们对唱盘歌。大“报松”这一桌所唱的盘歌,内容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唱盘古开天和布依族起源等以历史传说、时政等为主要内容的歌段,通常要唱到天亮,唱到发亲,中途不得离席,没有实力的歌师,大多应承不了。   而被热情地拥入另一桌的二“报松”吴安选就自由得多了,除了喝陪客们敬上的美酒外,他也要对唱盘歌,只是这一桌的盘歌所受约束不大,可以唱情、唱爱、唱生产劳作甚至是带些荤腥的小调。也许是唱词唱段相对自由,围坐的人不时发出哄堂大笑。   “亚松”吴定芬刚刚在左厢房的席前入座,女方家请来的七个女歌师就依次围座上来。从上第一道菜开始,吴定芬不断地与七个女歌师对歌,并不时对端上桌的菜饭唱祝福语,比如上的是瓜子、花生,就要唱多子多福之类的唱词。“亚松”这一桌,同样不撤席,要唱到天亮,唱到发亲。   目睹双方歌师即兴演唱、对答如流、歌不重复、宴席不撤歌不停的精彩场景,让人感觉能当歌师的人很了不起。他们一定是布依人家的智者,知识渊博,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时政、生产、习俗方方面面的情况,同时机智灵活。否则怎么应对这样的场面?也难怪在布依族中,歌师十分受人尊敬。   没了歌唱 何以养心   第二天,为了赶拍女家发亲的场面,我们天不亮就从乡政府驻地出发。不巧的是,头一晚下了场大雨,通往女方家所在的坪地村的路全是土石铺就的泥泞小路,车轮子老是打滑,根本使不上劲。   为了抢拍新娘出门的镜头,我们决定弃车步行进寨。羊场乡的潘方文乡长引着我们在山间的泥泞小路上跋涉前行,终于在新娘出门前赶到女方家,架起摄像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