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求学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四光求学路

李四光求学路   童年李四光爱问为什么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四光从小就开始干活,挑水、打柴、舂米等一些为了生存的苦活累活什么都干过。但这些并没有妨碍他的求学和后来的学业,倒是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分析解决生活难题的办法。   李四光的儿童时代遇事总爱问一个为什么。在李四光家乡回龙山镇陈家湾村口,一片平坦坦的地上孤零零地兀立着一块大石头,祖祖辈辈的人早已习惯了这一奇怪的存在。就像小孩们习惯了在夕阳的余晖里围绕着它捉迷藏。有一天,小李四光在玩耍中突然问小伙伴;“为什么平地上会有这么一块大石头?”伙伴们虽然发出一阵哄笑,可是谁也说不出为什么。上小学后,带着“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这样的疑问去问老师,老师的回答他不满意,他又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后来,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从小爱发问的李四光,成长为日后遇事一探究竟的地质学家。   少年李四光发奋读书   李四光从五六岁起,就在父亲教书的私塾里读书,几乎掏空了父亲腹中为什么的所有答案。李父看出这个儿子将来必有大成,也鼓励他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李四光年轻时的求学之路,印证了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的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   李四光本名???李仲揆,李四光是他自改的名字。那是1902年在他14岁那年,在洋务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领导下,湖北开始大量兴建新式的中小学堂,除了教学生传统的经书,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冈,李仲揆跃跃欲试。他只身来到武昌,在湖北省学务处填写报名表。不知是太兴奋、太紧张,还是由于年轻没有经验?李仲揆自己也不知是怎么搞的,他提起笔来,在姓名栏下端端正正写下的不是“李仲揆”,却是“十四”两个字。他是误将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发现写错后,他因为家里穷,舍不得花钱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抬头看见前面大厅正中挂的横匾上有“光被四表”这四个字。李仲揆眼前一亮,将姓名栏里“十”添了几笔写成“李”,而在“四”后边加了个“光”字,从此他改名为李四光。反正那个时候又没有档案身份证之类证件,你随便报上个姓名就行,足可见14岁的少年李四光机灵劲,遇事不慌不乱,果断决策,合情处置。   入学考试虽然取得了第一名的优秀成绩,但是主考先生看见李四光是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孩子,不太愿意录取他。学堂里有位张先生,很喜爱李四光的才学,极力向主考先生保荐说:“这孩子是我的先生的儿子,聪明好学,读书很用功,这样的人才我们不应该放弃。在高等小学堂里,李四光学到了许多私塾里学不到的知识,在新学堂里,他开阔了眼界,并且也拒绝与那些大户人家的浪荡公子哥吃喝玩乐,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但由于没有人帮助疏通关系,直到1904年7月,他才被破格选派去日本官费留学,送到日本学造船。李四光在日本度过了七年学习生活,如果说当初他还是个追求新鲜事物的少年的话,在这七年,他成长为一名有志青年。在日本,他结识孙中山,并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国的覆亡,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鼓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意思是努力学习,学习成功才有能力为国家效力。当时,李四光年仅16岁。   成年李四光誓走“科学救国”路   李四光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国报效祖国,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汉口的保卫战,作为新被任命的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他亲自组织码头工人和人力车夫运军火、上前线。随后,他被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正当李四光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他发愤专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走“科学救国”之路。他去英国留学,先是学采矿,以后转到地质。他祈盼着有一天,得见政治清明之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留学生活并不轻松。为了维持不断上涨的学费,李四光假期到矿山去做工。在伯明翰大学的6年里,他不仅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而且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