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肋间神经炎_1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肋间神经炎_1课件

肋间神经炎 一、概念 肋间神经痛又名肋间神经炎,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而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肋间神经痛分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 由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可继发根性的肋间神经痛;肋骨、纵膈或胸膜病变会继发干性的肋间神经痛。 原发性的肋间神经痛少见。 三、临床表现 肋间神经痛发病时,可见疼痛由后向前,沿相应的肋间隙放射呈半环形; 疼痛呈刺痛或烧灼样痛。 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 疼痛多发于一侧的一支神经。 四、体格检查 胸椎棘突旁和肋间隙有明显压痛; 典型的根性肋间神经痛患者,屈颈试验阳性; 受累神经的分布区常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五、中医临床分型 寒滞肝脉:胁肋痛、腹冷或牵引前阴坠胀疼痛,遇寒则甚,得热则缓,形寒肢冷,口淡不渴。舌质暗苔白滑,脉沉弦或弦紧。 肝经火盛:胁肋灼痛、或掣痛、烦躁易怒、头痛眩晕、口苦咽干、面红目赤、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邪犯少阳:胁肋疼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淡苔白滑,脉弦。 痰饮内停:咳嗽转侧、呼吸时牵引胸胁疼痛加剧,胁胁胀满,气息短促,呼吸困难,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滑。 肝气郁结:胸胁满闷胀痛,疼痛每随情志变化而增减,或连及少腹,精神抑郁,善太息,饮食减少,苔薄白,脉弦。 瘀血停着:胁肋部刺痛,固定不移,日轻夜重,痛处拒按,或胁下有痞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肝阴不足:胁肋隐痛,绵绵不休,两目干涩,爪甲枯脆,口干咽躁,心中烦热,颧红,潮热,或有筋挛。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肝胆湿热:胁痛口苦,或绞痛,心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或目黄身黄,或有潮热,身热不扬,小溲黄赤,脉弦数或弦滑。 六、治疗措施 1、穴位及指压法 2、十步推拿法 3、体针 4、拔罐 5、皮肤针 6、电针 7、中医中药治疗 8、其他措施 1、穴位及指压法 在手背距横纹三指幅处有“外关”。在小脚趾和第四趾之间用指尖向上搓,到了尽处就是“临泣”穴。指压时只要在这两处穴位上,一面缓缓吐气一面轻压6秒钟,左右各按10次就能去除疼痛。指压前先用温湿布覆盖患处,可以增加疗效。 2、十步推拿法 预备式 推擦大椎穴 揉按肩井穴 掐合谷穴 按揉曲池穴 合按内关、外关穴 掌揉膻中穴 分推胸肋间 分推肋下 按揉缺盆穴 第一步 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第二步 推擦大椎穴 将右手4指并拢,紧贴在大椎穴上,适当用力反复推擦0.5~1分钟,至局部发热为佳。 功效:疏风散寒,调理肺气。 第三步 揉按肩井穴 将一手中指指腹放在对侧肩部肩井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双肩交替进行。 功效:放松肌肉,活血通络。 第四步 掐合谷穴 将一手拇指指尖按在另一手的合谷穴上,其余4指附在掌心,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理气通腑,解痉止痛。 第五步 按揉曲池穴 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曲池穴上,其余4指附在肘后,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疏风通络,镇静安神。 第六步 合按内关、外关穴 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指腹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第七步 掌揉膻中穴 将一手掌掌根紧贴膻中穴,适当用力做顺时针摩揉0.5~1分钟。以局部发热为佳。 功效:理气散淤,宽胸利膈。 第八步 分推胸肋间 双手指张开呈爪状,将指尖附于同侧胸骨旁肋间处,适当用力从胸前正中线沿肋间向两侧分推0.5~1分钟。 功效:宽胸理气,缓急止痛 第九步 分推肋下 将双手4指并拢,分别放于同侧剑突旁,沿肋骨分推0.5~1分钟。 功效: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第十步 按揉缺盆穴 一手半握拳,中指伸直,将中指指腹放在对侧缺盆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肩部有酸胀为佳。两侧交替进行。 功效:通经活络,解痉止痛。 十步推拿法注意事项 以上手法每天操作1~2次。在治疗前应明确疼痛的原因,以排除按摩禁忌症。按摩时手法操作宜轻柔,一般可缓解疼痛。 3、体针 取穴:主穴:照海、丘墟、曲池。 配穴:支沟、阳陵泉、华佗夹脊(病变相应节段)、蠡沟。 治法 :主穴每次仅取一穴,效不明显者加配穴。照海,取双侧,随吸气进针1寸~1.5寸,反复捻转结合提插,持续3分钟~5分钟,施泻法,留针15分钟。丘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