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措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玉米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玉米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摘 要:病虫害是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玉米品质,而且还降低玉米产量。因此,探索玉米栽培中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观察虎林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玉米种植情况,发现虎林市玉米的几种常见病虫害,并针对不同情况,列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黑龙江省虎林市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玉米高密度种植,玉米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玉米的病虫害也有显著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又抑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因此,探索和了解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对策对提高虎林市的玉米产量至关重要。   1 虎林市地理特征及玉米种植情况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位于N45°23′~46°36′,E132°11′~133°56′之间,全市总面积9330km2,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849.1mm,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其南部、东部是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是典型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虎林市农作物耕种面积为458000hm2,年产量可达355万t,其中玉米年产量50万t。   本文通过观察虎林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玉米种植过程,发现虎林市的玉米栽培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   2 虎林市玉米常见病虫害   2.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或哑玉米,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危害的是玉米的雄穗和雌穗。雄穗染病时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雌穗染病较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整个果穗变成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或一团黑褐色粉末。总之,一旦发病,整株玉米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为害不可小觑。玉米丝黑穗病通常存在于幼苗期,病原物是从玉米的芽鞘入侵所形成的系统性疾病,病症在玉米抽雄后逐渐体现出来。发病时,玉米穗的外观虽看似正常,但是细看就会发现病穗一般都比正常玉米株短一些,形成基部大、端部尖的形状。苞叶裂开后,会发现病株苞叶内露出黑色粉末,即已变为黑褐色的孢???堆。   2.2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长蠕孢菌浸染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存在于玉米的叶片,有时也见于叶鞘和苞叶间。具体来说,玉米大斑病通常是由小病斑逐渐发展形成的,发病面积不超过1cm,近椭圆形,边缘呈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两三层同心轮纹。病斑由下向上扩展,有时是几个小病斑连成一个较大的梭状病斑即大斑病。玉米大、小斑病,在发病初期如同水浸过一般,一段时间积累后会变为青灰色,再变为黄褐色,最后使叶片枯死。病斑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会形成黑色霉状物。低洼地、植株密度大、连作地更易发此病。   2.3 玉米螟   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虫害。玉米螟成虫,黄褐色,长10~13mm。危害的典型症状是:成虫喜欢在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卵期3~5d,幼虫孵出后开始危害,并多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具体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呈现出许多横排小孔,严重影响叶面的光合效率;雄穗被幼虫咬食后,影响玉米授粉;苞叶和花丝被咬食后,造成缺粒等。总之,玉米秧苗被玉米螟蛀食后,影响水分、养分的输送,最终导致玉米籽粒产量下降。   3 防治措施   玉米的病虫害种类是十分复杂的,不同的病虫带来的危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对玉米病虫害进行治疗时,不仅要针对各个病虫害状况给予特定的解决方法,更重要的在于防治,即防患于未然。只有“治”、“防”结合,才能使农民的损失最小化,玉米的产量最大化。   3.1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措施   3.1.1 选用优良的抗病品种   目前适合黑龙江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常用抗病品种包括:丹玉2号、丹玉13号、中单12号、中单13号、辽单18号、豫玉2号、豫玉11号、陕单9号等。   3.1.2 耕种时实行轮作、深耕   连作多年轮作易使土壤滋生病菌。因此,应适时调整播期,实行3a以上轮作,基本可消灭土壤中玉米丝黑穗病的为害。此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带到播种层以下,可减少菌源,也可抑制发病。   3.1.3 种植早期及时拔出病株   争取在病玉米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烧毁或拿到地外深埋,以免病菌再次落入土中。   3.2 玉米大、小斑病防治措施   3.2.1 因地制宜   选择抗病品种,如沈单7号、丹玉16号等。   3.2.2 做好药剂防治   即在玉米抽雄期前后,当田间发病植株达70%左右,叶片发病率达20%左右时,进行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50%多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