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政治联袂与博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与政治联袂与博弈

科学与政治联袂与博弈   摘要:作为国家性科学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的院长人选不仅关系本院的健康发展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科学事业未来的发展。在中国科学家群体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必然为其领衔人选的确定发出自己的呼声。而另一方面,作为中央研究院资助方的政府也有自己的期许。政府对创院院长蔡元培的特任是政治与学术的双赢,而对继任代理院长朱家骅的任命则是双方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   关键词:中研院;选举;评议会;蔡元培;朱家骅   中图分类号:B029;G321.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3.005   国立中央研究院(1928-1949,下称中研院)是民国时期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国家最高学术机构。在时局动荡的背景下,中研院集中了众多国内一流学者在各个学科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杰出成就;在全国范围内选出顶尖人才成立评议会,担负起指导、联络、奖励国内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互助的任务,并在第二届评议会的运作下,成功选举首届81名院士,完成国家学院体制建设。作为如此重要的学术机构,其院长人选的自主选拔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院乃至整个学术界自由与否,并对国内其他乃至后来成立的学术机构起到示范与激励的作用。中研院前两位院长人选的尘埃落定正是学术与政治相互需要与争斗的必然结果,在彰显历史境况的同时也昭示着未来的学术之路。   1 蔡元培首任院长的特任   国民政府对蔡元培首任院长的任命是顺势而为。众所周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在没有王朝、没有支配人物、也没有执政党的情况下,北京政府仍然代表着国家,但却预告了军阀时代的到来。[1]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随后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为北伐做准备。1926年7月9日,北伐正式开始,蒋介石担任总司令。北伐军进展神速,10月便抵达武汉,先后占领武昌、汉阳、汉口等地。随着北伐的顺利进展,广州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史称武汉国民政府,由国民党“左派”和湖南军阀唐生智控制,要求贯彻“党指挥枪”的原则,企图削弱北伐军??司令蒋介石的权力。经过黄埔建军、两次东征,蒋介石的政治野心同权力一同增长,对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的不满愈来愈明显,开始在南京等地抓捕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分子和异己分子,实行清党,并企图在南京另立政府。蒋的主张得到一些国民党元老的支持。1927年4月1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74次会议在南京召开,蒋介石带头推荐蔡元培、李石曾、邓泽如、萧佛成、何应钦、白崇禧、陈可钰、陈铭枢、贺耀组等九人为政治会议委员;胡汉民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蒋企图用中央政治委员会对抗武汉中央执行委员会,维护南京政府的合法性,打击党内派系分歧。同日下午会后,与会人员又举行了一个特别会议,商议第二天南京政府成立事项[2],讨论国民党重大抉择。在此次会议上,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李石曾提议设立中研院,副署议案的还有另两位元老蔡元培和张静江,提案获得通过,并决议由李石曾、蔡元培和张静江负责起草中研院组织法。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蔡元培当选国民政府委员,参加中央政治会议,任中央监察委员。4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76次会议召开,经吴稚晖提议,会议决定设立教育行政委员会作为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构,行使教育部职权。蔡元培、李石曾和汪精卫被任命为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3]。但汪精卫正在武汉,并未担任教育行政委员。5月9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90次会议召开,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吴稚晖共同提议建立中研院获得通过,会议决定建立北平研究院和浙江研究院,并率先成立中研院。会议还成立了中研院筹备处,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金湘帆、许崇清、褚民谊为筹备委员。6月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02次会议召开,蔡元培提议变更教育行政制度,仿照法国以大学区为教育行政单位。6月13日,中央政治会议第105次会议召开,蔡元培提议设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并附呈组织大纲,获得通过,“在该会上李石曾还提出请求特任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4]。6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发布大学院院长的任命。6月27日,中央政治会议第109次会议通过了大学院组织法草案, 7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条例》,规定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行政机关,内设劳动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观象台等国立学术机关,在浙江、江苏等地实施大学区制。该条例第7条规定:“本院设立中央研究院,其组织条例另定之”[5]。10月1日,中华民国大学院成立,教育行政委员会撤并。至此,筹设中的中研院遂成为大学院的直辖机关之一。蔡元培将中研院致于大学院下属机构,主要为了将中研院置于政治之外。蔡元培计划将全国分为若干个大学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