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英译底本选择与文化翻译策略.docVIP

《道德经》英译底本选择与文化翻译策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经》英译底本选择与文化翻译策略

《道德经》英译底本选择与文化翻译策略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道德经》英译过程中底本的选择、适用的策略和方法,提出在把《道德经》翻译成英语时,应采用深度翻译策略,再现源文本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道德经;深度翻译;文化内涵   1.引言   《道德经》是影响中华民族2500年的道家开山之作,也是中国传统典籍的经典之作。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物,既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其影响之深远不仅对于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各国的宗教、哲学、艺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视,已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当前,世界性的“老子热”正是老子道德文化真理的现实再现。因此,翻译界对为什么要翻译典籍达成共识之后,产生争议较多的则是《道德经》英译版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问题。笔者认为,在进行《道德经》英译的时候,应当选择最接近原著本来面貌的文本为底本,采用深度翻译策略,在传递原文书面意义和语言形式的同时,来再现原文文本的作品风格和文化内涵。   2. 选择《道德经》英译底本应遵循的原则   编辑出版有多个不同文本的古代文献,应当选择最接近原著原来面貌、最少受到后人篡改的文本作为底本,这是版本学最基本的一条原则。翻译古代文献,也应当遵循同一原则。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译者同时也是编者,面对不同的文本或同一文本的不同释读,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世传《道德经》版本繁多,流传较广,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王弼本和河上公本这两个注本的传本,世传本经过多次传抄、刻印,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祖本的原貌,导致世传本中多解、难解和无解之处比比皆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道德经》甲乙两种抄本出版后,海内外掀起了一阵《道德经》研究热潮。帛书本《道德经》与世传本相比较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帛书本《道德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与世传本相比,它更加严格地恪守语法规则,保留了许多语法虚词,这些虚词为《道德经》的解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解决了前人在校释时解决不了的一些难题;之后,《道德经》研究进入了相对稳定期。然而,1993年考古学家在湖北荆门郭店1号楚墓出土的竹简《道德经》又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轰动,掀起了一阵研究热潮。竹简本与世传本和帛书本相比,在内容篇幅、篇章结构和用字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虽然竹简本是《道德经》现存最早的版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内容却远不如帛书本丰富,不可取代帛书《老子》。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帛书本作为现代注释本的底本或译本的源本,同时,就帛书本和竹简本两个版本的重叠部分而言,应该将更古老的竹简本作为源本,订正帛书本中的讹误,才符合版本学的基本原则。   3. 文化翻译策略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其中必然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媒介首先体现在语言作品的内容上,如中国传统典籍《道德经》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   翻译通常被看做是跨语言的活动,即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笔者认为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文化之间的交流。   美国翻译理论家奎姆·阿皮尔(Kwame Anthony Appiah)提出了“深度翻译”的理论。所谓“深度翻译”是指一种学术翻译,即通过注释将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使源语文化的特征得以保留。作为一种翻译方法,深度翻译在认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各种注释,帮助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树立文化差异意识。   笔者以英国汉学家亚瑟·威利(Arthur Waley)的英译本为例,分析深度翻译方法的应用。为了能更好的理解《道德经》原文及英文译文,笔者选取了梁海明《老子》的中文译文以供参考。笔者对于英译文本的研究主要从数字方面进行分析。因为在《道德经》中,老子多处使用数字,这些数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关系,其中还隐含着古老的中国文化内涵。   · 数字“五”的翻译   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第十二章)   梁: 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五味杂乱让人胃口败坏,五音纷杂让人听觉失灵。   Waley: The five colors confuse the eye. The five sounds dull the ear. The five tastes spoil the palate.   中国读者在阅读此译本时能够明白这三个“五”的所指,但是不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西方读者看了这个翻译会困惑不解,不知道“five colors” ,“five sounds”,“five tastes” 是指哪五种颜色?哪五种音符?哪五种味道呢?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音”指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为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