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穆彰阿与曾国藩师生情
穆彰阿与曾国藩师生情
清宣宗道光皇帝最信任两个宰辅,一个是曹振镛,另一个是穆彰阿。穆彰阿是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会试时的主考官,位高权重的他十分欣赏这个德才兼备、踏实做事、忠心耿耿的寒门弟子,经常在道光皇帝面前举荐。“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了他这个过硬的靠山,加之曾国藩自身清廉、勤奋、忠诚、善解上意,所以在仕途冗滥、腐败成风的清末官场,作为汉族农家子弟的他得以在9年内连连高升,从七品翰林升至二品侍郎。那么,穆彰阿与曾国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穆彰阿为何如此赏识他呢?
老“官油子”
穆彰阿(1782—1856),字子朴,号鹤舫,郭佳氏,满洲镶蓝旗人,出身于官僚世家,父广泰,官至内阁学士、右翼总兵。嘉庆十年(1805年)穆彰阿考取进士,但嘉庆帝在位期间官运不佳,中央六部几乎干了一遍,始终都只是担任侍郎(相当于副部级),从未干过尚书(相当于正部级)。这些经历导致他对官场险恶有了切身体会,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势,他变成一个世故圆滑、逢迎拍马、结党营私的老“官油子”。
嘉庆廿五年(1820年)嘉庆驾崩,道光帝即位,次年改元“道光”。这位道光皇帝似乎是穆彰阿的福星,此后他开始官运亨通,一路青云直上,升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掌翰林院,权势炙手可热。
穆彰阿曾经主持了3次乡试、5次会试,经过多年经营,形成“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人士多被援引,一时号为穆党”的局面。曾国藩便是在此期间,成为穆彰阿的门生。穆彰阿堪称其仕途导师,彼此结下深厚的师生情缘。
老乡指点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道光十八年(1838年),穆彰阿出任会试大总裁。这年,27岁的曾国藩第三次赴京参加会试,顺利地考中第38名进士,同乡郭嵩焘名落孙山。殿试后,曾国藩考取第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感到十分郁闷,因为三甲进士能进有“储相”之称的翰林院希望十分渺茫,一般是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省当县令。进不了翰林院,意味着他将终生沉沦官场底层,蹉跎岁月,默默无闻。所以,他想放弃朝考。郭嵩焘觉得他这样放弃太可惜,提醒他去找老乡劳崇光,看看他能否给指条出路。
劳崇光是湖南长沙人,比曾国藩大9岁,道光进士,当时在京城任纪检官(御史)。曾国藩第一、第二次参加会试时,曾拜访过他。劳崇光是个爱才且结交广泛的人,十分欣赏曾国藩的才华,并答应如果将来需要帮忙,他将尽力而为。为此,曾国藩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劳府。劳问明来意后,说:“三甲进翰林的,每科倒有几个,但那几个破格的,要么有靠山,要么家中有钱。你一个穷乡僻壤来的农家子弟,既无人脉,又无钱脉,要以三甲进翰林,恐怕难度比较大。”曾国藩十分失望,劳崇光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又说:“不过,没关系,你可以凭诗文嘛!如果在朝考中的诗文,能在阅卷官评定之前,到达一些大官手中,通过其点评来扩大影响,也许就有机会了。”曾国藩一听,茅塞顿开,依计而行。朝考一结束,他立即赶到劳府,劳崇光早已安排好抄手,把曾国藩的朝考诗文抄写了十几份,分别投送到京城各个高官处。
劳崇光是穆彰阿的门生,两人私交甚好,穆彰阿当时官居宰辅,大小官员均向他进贡,数额惊人。但以官自肥并非穆彰阿这种权臣的风格,对才学、能力出众的中下级官员,他还是要刻意拉拢,并体谅他们,少收甚至不收。劳崇光一次外放为道台,临行向老师道别,奉上别敬50两。穆彰阿手一挥说:“州道小官哪送得起如此厚礼?此去好自为之,来日返京再补礼数不迟。”
劳崇光知道穆彰阿愿意接纳一些青年才俊,因此深知要提拔曾国藩,必须打通穆彰阿这一最大的关键环节。
喜得知己
果然,穆彰阿就从四处听到三甲同进士曾国藩诗文甚为出色。穆彰阿于是特地调来试卷,先看其策论。文章开头,便吸引了他的目光:“皇帝不可能遍知天下事,所以要委任贤官,官员好坏,他不可能都知道,这就要靠身边人推荐。然而身边人所称赞的,未必都是好官,左右所否定的,未必都是坏官。……好官往往有正直的节操,不哗众取宠,不标新立异,不离经叛道”,穆彰阿连连点头,觉得终于遇到知己了。
穆彰阿才具平庸,朝野中很多人诋毁他。道光皇帝曾婉转地责问他:“你在位多年,何以无突出政绩?”穆彰阿答:“自古以来,贤臣顺时而动,不标新立异,不求一己之赫赫名望,只求君主省心,百姓安宁。”这番话和曾国藩的策论如出一辙,两人可谓不谋而合。穆彰阿主持了多次会试,批阅过数千份试卷,大凡年轻新进士,几乎个个心高气傲,大言炎炎,惟独此人不同,真属知音难觅!他当即圈定曾国藩为翰林院庶吉士,排名时列为一等第三名。在道光皇帝跟前,将曾国藩的诗文大大称赞了一番。穆彰阿针对道光皇帝极重天伦的特点,特别禀报曾国藩家祖父母、父母、弟妹、妻子、儿女一应俱全,堪称有福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