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避免几个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避免几个误区
[摘要]笔者针对信息技术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作用,建议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做到“六个避免”,则信息技术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误区
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而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显著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容易使用不当,要恰当地运用好它,需做到以下“六忌”。
一、应该准确定位,避免越俎代庖
适当地选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发挥,但信息技术不能代替教师。尽管有些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力,但真正使信息技术产生趣味性、吸引力和激励作用的是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如:学生读懂了内容、答对了问题时发出奖励信号(如“你真聪明”、“真有两下子”),否则发出否定的信号(如“再思考一下”),表面上,这种奖励和惩罚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然而这种外在操作性奖励和惩罚是机械的、单一的、有限的。如果离开教师的引导、感化、陶冶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内驱力就会消失。
正由于课堂上信息技术部分代替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学生个体化、个性化的发展,注意因材施教,发现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因此信息技术的作用应定位在“辅助”上,切忌越俎代庖,教师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二、应该分清主次,避免喧宾夺主
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最需要的地方适量、适度地用活信息技术手段。有些教师尝到信息技术的甜头,一味追求电教媒体的作用,不深入钻研教学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地方,也让信息技术唱“主角”。
如:有一位教师教学“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时,利用信息技术显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先显示展开成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接着??又让学生思考圆柱体的侧面积还可以按哪些图形展开得出公式?学生经过较长的思考时间才得出,还可以把侧面展开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由它们的面积公式推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学生想出一种,教师就用信息技术演示一种。也许教师看到这种展开方法的多样性,认为是展现信息技术三维动画演示的好机会,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及求异思维的良好契机,于是把教学的目的转向探寻展开的多种方法上来。实际上重要的是学生是否真正领悟到转化的思想,及借助转化结果,由学生自己探索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不应把两方面割裂开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这个真正的“主角”,只是充当信息技术画面的观众,却没有“做数学”的机会,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学生没有通过亲身操作实践的体验,对学到的知识怎会有深刻的印象呢?
三、应该把握进度,避免浮光掠影
由于信息技术呈现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而把课上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此时,教师要适时地“停一停,顿一顿”,让学生“思一思,想一想”。如:在认识直线、线段、射线三个概念时,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不过几秒钟就可以解决,此时,如果先显示一条蓝色直线并向两边延长,停一停,使学生思考认识“直线是无限长的,直线没有端点”;随着,直线上出现两个红色的点,两点之间一段变为红色并移下,顿一顿,使学生认识“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限长的”;电脑再显示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并显示手电筒和太阳发射光线的过程,让学生想一想,认识到“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射线是无限长的,从一点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引出无数条射线”。辅助于板书最后得出了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学生理解起来就扎实到位了。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动”的优势,辅之以“顿”的功能,就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节奏,从而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应该斟酌损益,避免画蛇添足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制作也越来越精致,使信息技术课件在声音、文字、图画、动画方面更加出色。这一方面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了,但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停留在此,对所学习的内容反而不感兴趣。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7+几”的内容,新授结束后,他是这样设计练习环节的:
(1)先跳出一位“小博士”为大家出题,然后小博士在以下的练习过程中一直站在屏幕的左上方晃动着脑袋,在他的头顶上不停的闪烁着一个大问号。
(2)运用拟人化的练习形式,五彩缤纷的小动物一个个出场了,喜鹊衔题、熊猫吹泡泡、小象踩大球……,每个小动物给孩子们带来“7+几”的各种题,每个小动物出场的过渡方式较多。
(3)同时出现背景音乐,加以烘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