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屯田家法”真与诚.docVIP

柳永“屯田家法”真与诚.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永“屯田家法”真与诚

柳永“屯田家法”真与诚   【摘 要】人们普遍认为“屯田家法”是柳永慢词的基本创作路径,是以词为本位,以赋入词,词中多用铺叙、对句和领字,并以这种“赋笔入词”的写法确立了慢词的新体式。但是笔者认为“屯田家法”更多的不是体现在写词的技术性上,而是体现在柳词所蕴涵的“真”与“诚”的实质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对其词体创作的指导性意义上。   【关键词】柳永 “屯田家法” “赋笔入词” “真”“诚” 精神实质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94-02   一 柳永“屯田家法”与“赋笔入词”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擅长作词,其词名之盛,主要体现在词体的创新上,可谓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词人。   一般认为,他发展的慢词约有四种方式:一是利用民间原有的词调;二是旧曲翻新;三是由小令扩展为慢词,从短章铺衍为长篇;四是自创新调。   前人对柳永的词褒贬不一,不少人把他当做是运用俚词鄙语填词的文学家。他们说的“鄙语”,是“下里巴人”的市井语言,在封建统治者及主流精英文人看来,是流俗的,而在细民们看来,则是充满生活气息的通俗化的大众语言。民间流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见他的名声早植根于民众的土壤。   不管前人怎样评价柳永,他仍是词史上最具创造力的词人之一。关于其词体观念及创作路径,前人多以“柳氏家法”“屯田蹊径”“屯田家法”言之。多数人所谓的“屯田家法”之类倾向于指代柳永词作中以“赋笔入词”的创作方式。关于柳永的“赋笔入词”,前人更称其“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容,一笔到底,始终不懈”;还有人认为“柳永铺叙的景,大多是羁旅行役,登山临水所见‘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秋景;柳词铺叙的情,大体是‘悲忧穷戚兮独处廓’、‘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之情”。并认为“赋笔的铺叙始终??穿其中”,可以从中“窥见从宋玉《九辩》到后期抒情赋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王粲《登楼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的深刻影响”。   柳永大量创制长调,大抵描绘都市繁华、备述行役羁旅之苦、诉说男欢女爱、抒写离情别绪、反映下层市民尤其是妓女的不幸生活。与这种体制相对应,柳永创造了以白描见长、铺叙层次分明、细致而又直露的艺术表现手法。   但是,是否柳永的特殊贡献,就在于所谓的“屯田家法”,在于长调慢词式的铺采陈文?笔者认为,柳永“屯田家法”的实质不单是词体的创制和技法的衍演,而应该从其深层次的精神实质探讨其内涵和影响。   二 “屯田家法”的精神实质和影响   柳永“屯田家法”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屯田家法”体现的是一种“才子词人”,区别于当时精英文化层的特殊精神风貌。   宋词的发展与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初“杯酒释兵权”的政治举动有莫大关联,其为宋代士大夫指出了一条既不要关心权力斗争和危及皇家宝座,又能保证他们安享人生之乐的淫逸放纵之路,因而造成全社会追逐歌舞享乐、浅斟低唱的浓厚风气。然而士大夫群体浅斟低唱的享乐方式,与“忍将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功名与享乐相对立的言说方式和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对于皇帝和朝廷而言,前者是可以接纳的享乐方式;后者则是不能容忍的、对士大夫主流精英价值取向的解构和挑战,是对士大夫群体文化身份的颠覆。   在柳永的歌词里,就随处可见意将功名利禄和艳情享乐相对立的叙述,即使柳永最后还是不能逃脱仕途经济的网笼,但是其潜意识中还是在不自觉地躲避着“崇高”,消解着传统士大夫的人生意义和使命感,尽力摆脱主流意识形态的桎梏。   众所周知,北宋时代是“理的时代”,北宋时提倡的是理学上的“诚”,即他们渴望一个人内外如一,要求信念、言语和行为的完全统一。同时,结合宋朝的特殊文化背景,一方面,文人得到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彻底解放;另一方面,因为政治经济的特殊环境氛围,这种自由又是“剩余”的,这必然导致代表政治经济权力的精英文化阶层和“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之间的裂痕。前者发展出自己“诚”的内涵,并把它规格化,并导致后者的“诚”具有违俗性。   而柳永与社会的矛盾不在于作词,正在于话语“有其自身的严格规矩,这些规矩常常受到被颠覆的威胁。在这样的对于欲望和情感的文字再现中,重要的是意识到各种界限的存在和位置”。柳永没有意识到这种界限,也没有寻到自己位置的平衡点,在界限的一端,一位朝廷重臣可以写作表达欲望的词曲;在界限的另一端,一个词人的名声被他的作品所毁坏,甚至成为统治者和整个精英文化的背叛者。   但是,事实上,真正脱离了世俗而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