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文人“士不遇”.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士不遇”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士不遇”   以孔子开先河的“私家聚徒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文化垄断,孔子推崇“有教无类”促使文化教育从官府衙门走向民间街巷,出现“诸侯异政、百家异说”(《韩非子.非十二子》)的崭新局面,“士”正式走向了历史舞台。中国文人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农、耕、工、医等中华瑰宝的同时,也留下了风格迥异、内涵丰富、极具价值的文学作品,展示着“士不遇”的忧郁美。我们如能较深入认识“士不遇”情节,学习古文定会事半功倍。   首先,从中国“士”本身看“士不遇”。   第一,“士”都自认怀“才”,以天下为己任。屈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导吾夫先路”(《离骚》),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曹植“志四海”(《赠白马王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左思以“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而“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咏史》其一),杜甫“会当菱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毫无掩饰地向世人表露胸中之雄才伟略。   第二,“士”由于有“怀才”的自我认识,便滋生了一个共性——清高。他们浮于人群之上,脱离民众,这正是显示受伤的我在精神上寻求慰籍,这不仅是社会的悲哀,更重要是人格的悲哀,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身上得到证实。   第三,“士”有了“不遇”的孤独,于是隐居山林,寄情于山水,假借于仙境,借以亲情与乡愁而解忧。“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鱼虫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叹其奇怪;内有幽思感愤之郁积,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欧阳修)。   其次,从中、西方对比中看“士不遇”。   第一、中国古代文人几乎是政治家兼作家,或时刻准备做政治家。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官致鲁国司寇,后又周游列国,推崇“恢复周礼,以仁政治理天下”的政治思想。屈原是我国最富个性的诗人之一,初为楚怀王左徒,内与楚怀王同议国事,外应诸侯。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系》),挟天子令诸侯,盛推“文章乃经国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古今隐逸诗之宗”淘渊明,虽觉“误落尘网”而隐居田园,仍有“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的大声呼告和“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不屈咆哮。   初唐的四杰,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派,乃至豪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中唐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愈、柳宗元,晚唐的“小李杜”等都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们都有积极救世的抱负、安社稷的理想,渴望能建功立业,如陈子昂“感时思报国,拔剑起篱莱”(《感遇》其三十五),岑参“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冬日守笔砚”(《银山碛西馆》),李白的《梁甫吟》、《古风》第十,杜甫“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等。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苏轼、辛弃疾成就最高,苏轼仁宗时便中进士乙科,继辅佐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政治上倾向儒学,积极从政,《念奴娇.赤壁怀古》最能体现出渴求建工立业的豪迈情感;辛弃疾二十三岁就领义军反正,长驱渡淮奔南宋,积极主张抗金,其《美芹十论》和《九议》最为有名,《稼轩词》中最有成就的也是表达抗战复国的词。   元、明、清时代的大批文人思想同样沿袭古人追求政治抱负和仕途理想,这种思想已根深蒂固地铭刻于中国文人心中。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一身致力于文学创作,为人类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17世纪古典主义鼎盛时期的喜剧大师莫里哀,以当时的闹剧和“即兴喜剧”为素材致力戏剧创造。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领袖,创作经历了从保守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成为这个文学运动的领袖。巴尔扎克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建造着《人间喜剧》的大厦,立意描写一部当代法国社会的“风俗史”。世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一生是在不倦的精神探索和艺术探索中度过的,以 “天才艺术家特有的力量”观察和描绘着那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是19世纪后半期整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面旗帜,着力于“人的精神的反叛”。   根据中、西方文人的对比不难看出,他们在文学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中国文人具有强烈的政治野心,西方文人则致力于艺术的追求。   第二、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灿烂的篇章是“士不遇”情绪。   《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第一篇宏伟壮丽的抒情诗,“离骚着,犹离忧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屈原希望为楚王“导夫先路,”但“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岂余心之可惩!”《蜀道难》采用大量浪漫主义手法,三次感叹“士不遇”之苦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登高》以悲秋为基调,悲个人身世之秋,慨国家多事之秋,抒飘零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