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炮烙.doc.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炮烙.doc

炮烙:文明最污秽的沉渣中国古代林林总总设计精巧,式样新奇的刑具。其名目之繁多,方式之酷烈,手段之野蛮,闻之即令人丧胆,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积沉中最污秽的渣滓。鲁迅先生曾说过,他一看到中国古书里记载的那些酷刑,就真觉得仿佛不是活在人间。鲁迅所说的酷刑中,肯定是包括了炮烙这种酷刑的。 炮烙   炮烙也叫“炮格”,具体的行刑过程,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用炭火烧热铜柱,令犯人爬行柱上,犯人堕入火中而死,一是说铸一铜格,格下烧炭,令犯人行走格上,犯人堕入火中致死。   炮烙之刑是谁发明不得而知,但是,这刑具很明显统治者是造来震慑有不同意见之人的。《史记·殷本纪》载,商末,“百姓怨望而诸侯有衅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可见,刑具早在殷商时候已经被使用。   关于炮烙的受害者,《荀子·议兵》里面有记载。“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   炮烙是这么造出来的。殷商青铜冶铸业的长官,奉命制造炮烙刑具,光铜柱就需要八千多公斤铜液。当时用一种叫“将军盔”的坩埚来炼铜,一个“将军盔”坩埚一次只能熔铜12.5公斤,需要七百多个“将军盔”坩埚同时熔铜液。如果每个坩埚用四个人操作,光是熔铜液就需三千人左右,冶铸工百长指挥着上千人昼夜不停地干,终于一次将炮烙刑具浇铸成功。   这炮烙足以让世上刑具都相形见绌。只见一个黄澄澄的巨大铜柱卧在铜格架上,赤裸裸地摆在大殿一侧,铜格架的支撑柱下各有一个轮子可以推移行动。炮烙刑罚所使用的炮烙刑具使古代刑具发展到令人仰视的巅峰,也使刑具家族呈现出蔚为壮观的多样化,后世也由此衍化出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火刑刑具,施行炮烙之型。   在汉代就一种称为“龙首柄威斗”。斗红铜质,斗口直径:12厘米,柄长:18厘米。斗部外形像平底碗,浅腹、宽斜沿,斗柄成六棱形,柄端雕铸一龙,龙鼻长而高卷,龙眼外突,龙角弯曲勾向两侧。据《太平御览·帝王世纪》云:“纣欲重刑,乃先做大熨斗,使人举不胜举,辄烂手,与妲己戏笑。”此说“大熨斗”实乃“大烙斗”。其外形与汉代“威斗”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纣王之烙斗为刑具,更大、更结实、但不一定精美。   “炮烙”之刑就用炮烤人前身,以烙烙人后背。“使人举不胜举”并非简单地让你举起来,而是拿起烧红的烙斗去烙别人。可见拿烙斗者亦是“罪人”。   武王灭纣后,取消了残酷的炮烙之刑。到了汉代,烙斗则成了一种象征物,在《汉书·王莽传》中有“威斗者乃赐王公所随葬。”的记载。 箪食壶浆   【注音】dān sì hú jiāng   【解释】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白居易《观刈麦》:“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示例】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以迎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以迎将军者乎?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故事】战国时期燕国相国子之暴政,大将子被、太子平率兵讨伐,国内大乱。齐宣王趁机出兵攻打燕国并控制大部分领土,燕国老百姓用箪送吃的,用壶装喝的欢迎齐军,齐宣王想侵吞了燕国咨询孟子,孟子说:“你会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   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 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 箪食瓢饮 目录[隐藏] 成语解释 典故    [编辑本段] 成语解释   【名称】箪食瓢饮   【拼音】dān sì piáo yǐn   【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事例】而又有~,足以不死。 唐·韩愈《与李翱书》   【近义词】节衣缩食、粗茶淡饭   【反义词】大吃大喝、穷奢极侈、大块朵颐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生活简朴   【英文】poor live simply on a bamboo dish of rice and a gourd of drink [编辑本段] 典故   孔子是大教育家,有学生三千,其中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而颜回又是他最喜爱的,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是好的,所以孔子常把颜回的所作所为来教育其他弟子。一次,孔子抓住颜回的饮食起居问题,发挥一通,认为颜回太高尚,别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他能做到,值得学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