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鼎说假画》精彩章节连载之九-代笔造假之“全部代笔”.doc
《黄鼎说假画》精彩章节连载之九:代笔造假之“全部代笔” 名家书画系特殊商品,其一般性的“特殊”相对较容易理解,但特殊性的“特殊”却不见得尽人皆知:不仅职业造假者要作伪,有时连名家本人也不一定就“诚实”。就像有知情人戏称的那样,即使从画家本人手中购买来的作品也未必就“绝对可靠”,这就是名家书画的“代笔”造假。 老实讲,在将要写到古今书画名家因各种缘由而授意他人(多为风格相近的弟子门人)代劳其“作品”全部或局部以及胡乱认可仿其笔迹为“真迹”等类似行为时,我是思之再三,才正式行文的。说到书画的“代笔”现象,它正与当今社会上出现频度极高的“枪手”二字系同义词,也相当于耐克等名牌贴牌生产。这对书画圈子里人来说,也许早就不算什么新鲜事。就像当今发表论文有的署上领导或导师名字一样司空见惯。但“代笔”的成品到底算是“准真迹”还是属人为作伪的赝品或部分赝品,似乎现在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不尽相同。我之所以最终决定将“代笔”以造假论,是基于以下几点的充分考虑:一、艺术品消费者似乎从来就没享有过“知情权”,从古到今的书画交易往往都是以“愿者上钩”的方式进行。消费者花了冤枉钱甚至上当受骗了每每还被视之为“交学费”、是“正常”的“合理”的事。这显然与商品交易最起码的公平、诚信原则背道而驰。二、艺术品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20 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中期)没有行情,难以体现其经济价值,一般都是作者出于自愿无偿赠送给各收藏者或是仅以“物”作交易。但现在的情况已大大不同了,艺术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初步具有“硬通货”功能。那么必要的书画流通前提当然是买卖双方都应恪守“货真价实”、“按质论价”的交易原则。 三、书画家既然现在多数都已是明码作售自己的作品,那要是再暗中让他人代劳其作品的全部或局部,这无疑对消费者构成了侵权,甚至是欺骗。所以,只要大家从现在起都将“代笔”视为作伪,那对作者是约束,对消费者是警示,具有现实意义。 产生“代笔”现象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这类事发生在古今书画家身上着实不算少,只是世人能洞悉其隐秘的却十分有限。以下我将分门别类地结合具体范例作品进行论证与阐述。书画名家“代笔”的成品可区分为“全部代笔”、“局部代笔”与“意外代笔”三种类型。
(一)全部代笔 “全部代笔”是指某件署名的名家书画作品,除了题款和图章内容以外,其余的笔墨皆由作者所授意之人或写或画(极个别成品也有连题款被“全包”的)完成。相当于现在某企业某个挂赞的加工厂生产完了某产品再拉到总厂让质检员把关认可一下。 在我这一年龄层从事书画鉴定与收藏的人中,听到最多关于“全部代笔”的议论,莫过于吴昌硕让其挚友王震与弟子赵云壑“代笔”作画的故事,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我在此处就不作重复了,其实在他们后世名家中,“全部代笔”的成品也层出不穷。现说说在我个人的鉴定经历与体会中,能算是近距离接触到的,判断起来也相对比较有把握的关于“全部代笔”的事例。 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我在家乡福州市曾拜当时任福州画院副院长的吴其珌老先生为师学习中国画。因此我常去座落于福州于山的画院看画师们作画,印象最深的当数郑乃珖(1911—2005)与章友芝(1917—1983)二位先生,我不但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写字作画情景,还直接目睹过章为郑“代笔”的场面。没想到我后来从事了书画鉴定工作,时至今日,不论我在何处只要一面对署名郑乃珖的作品,我的感觉总是异样的,也是“敏锐”的。
2005 年秋季北方某拍卖公司上拍了一件署名郑乃珖的梅石麻雀题材作品图14-1,我个人认为它系章友芝“全部代笔”的可能性极大。因我曾无数次观看过章先生和郑先生画梅花,他们的笔法既有相近点又有差别之处。相近点是,二人画梅枝时都爱让毛笔“躺”倒,做“拖”的动作,这样画出的线条会偏直偏长,往往会略微僵滞面孔。差别处是,章的梅枝是一“拖”到底,每件梅花作品中总有几笔接近是“通天”的直势枝杆,严格地说其造型并不太理想,而郑的梅枝则常在“拖”的动作中兼合了“挑”的动作,这样线条便不会那么长,同时线的弹性、柔韧性相对会好一些,其造型也略好于前者些许(见图14-2 郑真迹作品的梅枝局部)。除此之外,图14-1 成品的石块与麻雀及“喜竞春”三个字的笔墨也系章一人笔迹,全画只有靠右边边际的行书款字才真正系郑乃珖所写。图14-3 与图14-4 分别是两件章友芝的画作和书作,可供大家参照。
附带交代一下“时代背景”:图14-1 画于1979 年,虽然当年郑乃珖已是福州画院的院长且在国内名气不少,但据我所知,很多收藏家只要委托认识该画家的人以盆花、观赏鱼、鸟之类的东西做交换便可轻松得到其作品,真正以现金买卖的很少,故其“代笔”作品的数量也极多。这在如今看来似乎都是“情有可原”,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