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与语言及写作的关系(正文).doc

儿童绘画与语言及写作的关系(正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绘画与语言及写作的关系(正文)

儿童绘画与语言及写作的关系 邰霞 从本质上看,教育就是一个“成人”的过程,教育所依赖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使教育对象向社会化、成人化过渡。而学校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学,则是试图通过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让教育对象是思维日渐缜密,从而符合社会化思维的规定性。因此,我们需要有更细致的学科分类——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分类,进行专门的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在诸多专门性学习和训练中,绘画、语言学习和写作训练,分别担负起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及表达能力的功能,其中的绘画,虽然在日后成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但是,其因为其最初对形式感、色彩感的重视,成为儿童教育中特殊的一类,并与语言学习和表达训练相对独立。然而,从认知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的认识有其特殊的规律,包括形式、色彩、言语表达在内的所有能力,并不是如我们想象是独立发展的。换言之,儿童诸种能力的发展,也未必是注定以独立教育为代价的。儿童绘画、语言习得及写作(书面表达)在儿童特定的发展时期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者相辅相成,对儿童思维的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整合效应。本文着眼于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揭示三者融为一体的理论可能性。 儿童绘画:自我确证的符号冲动 绘画是儿童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儿童心理表象的图式化。我们所说的“儿童绘画”,是特指7—11岁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儿童,因此,它既有年龄的标准,也有教育的标准。而由此确定的“儿童绘画”,也是特指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根据皮亚杰对儿童绘画的发展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儿童智慧是呈阶段性发展的,这种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儿童绘画都有不同表现。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其心理表象有明显的质的差异。因此,儿童绘画发展也必然受其制约和影响。存在于不同阶段之间的绘画差别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不同。后一个阶段必然以前一个阶段作为基础,而且,其中也必然存在一些交叉。根据这一理论,本文所说的“儿童”,其思维方式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在绘画上,则处于“图式”阶段向“写实萌芽”阶段的过渡。这一时期,儿童虽然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获得可逆性与互反可逆性,但是仍离不开具体表象的支持,发展了解除中心化作用,开始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在绘画上,则表现为逐渐学会用几何线条的图式来表现视觉对象,并重复出现,画面开始有明显的空间秩序,在后期,则脱离了几何线条的程式化,转向自然描绘,出现透视,能表现重叠形式,线条更具有现实性。也有人认为,这一时期的儿童绘画属于“陈述的写实期”,这时,儿童的理性思维有所发展,慢慢从记忆、想象转向客观描绘,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但是仍包含明显的陈述性因素,在造型方面更加成熟,各种细节更具体,画面构图更饱满和谐。小学后期的学生绘画则到了“分化的写实期”,这时的学生审美意识逐渐形成,他们尤其是女生会很好地体会到画中的情绪、气氛和色彩的感受。另外,重过程轻结果,重功用轻审美是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所以,儿童绘画在审美上功能在这一阶段并不主要的,应该从儿童发展过程中去探询儿童绘画的本质。 马克思说,人不仅在理智在复现自己,而且现实地复现自己。“复现”自己,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理性冲动,但是这种理性冲动,却是通过创造现实性的可以感知的对象来实现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创造物,从而在其中感受自己的能力,并以之作为与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媒介。人类早期的绘画,大部分是用来记事的,虽然表面上承载的记录事件的功能,但是,在其中所包含的原始宗教、追忆过去等观念的因素也是值得回味的。由此来考察绘画,则可以发现,它是通过抽象的符合形式——线条、色彩等表达人类自身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在线条(哪怕是粗浅的勾勒)和色彩(哪怕是单调的涂抹)也都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方式来肯定自我的一种努力。对儿童绘画也应该作如是观。虽然是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个体,他们对自然、社会认识的理性冲动,让他们选择了绘画这种古老的形式,作为他们最初与世界、社会进行沟通的工具,在荒诞的构图和匪夷所思的色彩搭配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一颗期待理解的童心,一个活泼的期待肯定的心灵。即便是一些简单的陈述性的图式,如回家、吃饭、睡觉,看电视等等,一览无余的房间、洞穿的水杯等,却都表现的是儿童对某一种情感的回忆。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说:“儿童不完全画其所知,亦不完全画其所见,有时还画其想象与感情。”无论是所知还是所见,甚或想象,都表达了人类最初试图超越限的时间和空间的努力,在回到过去,深入内心,拓展生活时空的追求中,是人类确证自我的努力。儿童绘画行为及其产品,都是人类寻找自我确证的冲动。绘画行为及其产品都是儿童在特定时期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其中包含的观念性因素,如思想情感、世界观等,都是我们解读儿童心灵世界的钥匙。 异质同构:儿童绘画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