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鱼岁池塘养殖和人工繁育试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鱼岁池塘养殖和人工繁育试验

丁鱼岁池塘养殖和人工繁育试验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林局海洋与渔业科 戴海平 薛聪顺 鄞州区鄞江镇亚热带特种水产养殖公司 姚法银 丁鱼岁(Tinca tinca L.)又名欧洲丁桂鱼,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属。是原产于欧洲大陆的一种古老的鱼类,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定的分布,该品种具有体型漂亮、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2002年5月,我区鄞江镇悬慈村亚热带特种水产养殖公司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丁鱼岁苗种3800尾,进行专塘试养,获得成功,并于2003年在宁波市内首获丁鱼岁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的成功。 材料和方法 1、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养成池面积2亩,水深1.5米,水源为“澄浪潭”地下水,水温恒定,水质清澈无污染。 (2)、放养前准备 在放苗前15天用75kg/亩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消毒,曝晒一周后进水80cm,并在放养前7天施用经发酵的有机粪肥,以培育水质,用量为200kg/亩。 (3)、苗种放养 2002年5月28日放养经空运的丁鱼岁苗种3800尾,规格为2cm,每亩放养1900尾,运输成活率达99%以上。 (4)、投饲 苗种下塘后,前期饵料以水体中浮游动物为主,随着浮游生物数量的减少,开始用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的配合饲料破碎料进行驯食,诱使鱼群集中到饵料台上摄食,以后根据鱼体大小及时调整饲料粒径。投饵遵循定点、定时、定质、定量的原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8%,具体视鱼的摄食、水质、天气、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日投饲2次,上午9—10时、下午4—6时各一次,上午投喂全天的1/3,下午投喂2/3。 (5)、日常管理 养殖前期每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0—20cm,养殖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而定,一般15天左右加水或换水1次;每次注换水时施用适量生石灰以调节水质;定期采用溴氯海因等杀菌剂进行消毒和防病;对鱼苗的生长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池塘水质变化、鱼的摄食情况并测定水温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停止投饵,并保持满水位过冬,待开春后水温上升至10℃以上时开始投喂。 2、苗种繁育 (1)、亲鱼的选择 2003年5月底,检查发现有部分丁鱼岁已达性成熟,于是从养成塘内选择个体较大、体质健壮、体表无创伤、性腺发育成熟的作为本次试验的亲鱼,个体重为200—350g,雌雄性比为1∶1。 (2)、催产 催产药物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性亲鱼使用剂量为每千克鱼体1000IU,雄性亲鱼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注射。2003年6月10日、7月11日和7月22日分三批进行催产,第一、二批亲鱼各20组,第三批亲鱼为15组,当时水温24--26℃。注射后的效应时间为15—17h。 (3)、孵化 将打好针的亲鱼放入已清整消毒过的孵化池中,待其产完卵后移出孵化池,孵化池内设置一定数量的人工鱼巢,采用流水与空气压缩机增氧相结合的孵化方式。在水温25℃时,从受精卵至胚胎出膜需46—47h。 (4)、苗种培育 孵化出膜后的鱼苗直接在原孵化池中培育,胚胎出膜后5天待卵黄即将消失时,开始投喂从附近鱼池中捞取的轮虫,轮虫用80--60目网布过滤后投喂,前期每天投喂3-4次,如遇轮虫供应不足时用熟蛋黄替代(也用80目筛绢过滤),同时,每天全池泼洒黄豆浆1-2次,后期改泼鱼浆和投喂破碎料,每天投喂2-3次。培育期间,始终保持增氧,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正常水位和水质清新。每天巡塘,观察并记录气候、水质、鱼苗的摄食及生长情况。 结果 1、2002年11月底起捕重放,共捕获丁鱼岁3517尾,经6个月的养殖,丁鱼岁最大个体达250g,最小个体100g;2003年8月中下旬开始起捕上市,平均规格为430克/尾,最大个体达750g,全阶段养殖成活率为92%,饲料系数1.7。 2、本试验共催产3批,丁鱼岁亲鱼65组,采用相同的催产、孵化方式,催产率为80%,孵化率在50%左右,出苗率为75%,共培育出2—3cm的丁鱼岁夏花鱼种2.95万尾,其中第一批为8400尾,第二批15000尾,第三批6100尾。 讨论 1、自2002年5月28日放养至2003年8月中下旬开始起捕,养殖成活率达92%,且养殖全过程无病害发生,说明丁鱼岁较易养殖,在我地是适宜推广的品种。 2、从养殖的结果来看,存在着规格相差悬殊的问题,最大规格达750g,最小仅200g,说明丁鱼岁抢食能力较差,在养殖时不宜与食性相近的鲤、鲫鱼等混养,在苗种放养时,要求规格整齐,做到肥水下塘,在驯食过程中力求细致、到位,在饲料投喂时一定要尽量照顾到小规格的鱼。 3、在养殖后期为促进性腺发育,我们投喂了自制的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饲料,结果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说明丁鱼岁虽系鲤科的杂食性鱼类,人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达28%以上即能满足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