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吸衰竭课件_10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定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称呼吸衰竭。 诊断呼衰的血气标准: 在海平面、正常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条件下: 动脉血氧分压 PaO2﹤60mmHg(8KPa)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50mmHg(6.65KPa) 病因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COPD、重症哮喘 肺组织疾病:肺炎、重症结核 中枢神经及传导系统疾病:卒中、脑炎 肌肉及呼吸肌疾病:重症肌无力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 胸廓及胸膜疾病:气胸 呼吸衰竭的分类 一 、按病程缓急分类 急性呼衰 —指某些突发因素,使原来正常 的呼吸功能突然衰竭。 慢性呼衰 —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 神经肌肉疾病),呼吸功能损 害逐渐发展加重造成的呼衰。 代偿性 失代偿性 二、按动脉血气分类 Ⅰ型呼衰(低氧血症) PaO2﹤60mmHg PaCO2低或正常 Ⅱ型呼衰(高碳酸血症) PaO2﹤60mmHg PaCO2﹥50mmHg 三、按病理生理分类 泵衰竭-神经肌肉、呼吸肌及胸廓病变引起 (通气障碍Ⅱ型) 肺衰竭-肺组织、 肺血管病变(换气障碍Ⅰ 型);气道阻塞(通气障碍Ⅱ型) 2.通气、换气呼吸衰竭 本课重点讲述 慢性呼吸衰竭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慢性呼吸衰竭 在原有肺部疾病基础上发生,最常见的病因为COPD。 是我国最常见的呼吸衰竭类型。 一、病因 支气管-肺疾病:COPD、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尘肺等。 胸部病变:胸廓畸形,胸部手术、 外伤,胸膜广泛肥厚。 神经肌肉疾病:脊髓侧索硬化症。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肺换气功能障碍 a.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无效腔通气或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 b.弥散障碍 2.肺通气功能障碍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3.氧耗量增加 (一)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 维持正常气体(O2 、CO2)交换,肺泡通气和血流灌注比例(V/Q) 必须协调 (一)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V/Q(4L/5L) = 0.8。 V/Q>0.8时无效腔通气。 V/Q<0.8时肺动-静脉样分流。 意义:V/Q失调一般仅产生缺氧;严重V/Q失调也可导致CO2潴留。 V/Q失调主要影响O2 、无CO2 原因 1.A.V.氧分压差(60mmHg)比CO2分压差(6mmHg)大10倍. 2. CO2的弥散率约为氧的21倍,且CO2解离曲线呈直线,使得CO2易于排出。 (二)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肺动脉内的静脉血未经氧合直接流入肺静脉,导致PaO2 (三)弥散障碍 - 主要影响氧的交换 弥散障碍主要影响氧的交换,因为CO2弥散能力比O2大21倍,且弥散时间仅需0.13s(0.25-0.3s) (四)肺通气功能障碍 在静息呼吸空气时,总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肺泡氧和二氧化碳分压。 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泡通气量不足、肺泡氧分压(PAO2)?、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Ⅱ型呼吸衰竭。 肺泡通气不足发生机理 阻塞性—气道阻塞、阻力 (支气管粘膜肿胀、分泌物 、痉挛) 限制性—肺张缩受限。 ① 胸廓畸形、胸膜增厚、肺纤维化、 胸水 气胸。 ② 神经病变—呼吸肌收缩力减低。 ③ 呼吸肌疲劳。 (五)氧耗量—氧耗量增加是呼吸功能不 全时加重缺氧的原因之一 机制 —低氧和高碳酸血症机制 三、缺氧和CO2潴留对人体的影响 (一)缺氧和CO2潴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缺氧和CO2潴留对心脏、循环的影响 (三)缺氧和CO2潴留对呼吸的影响 (四)缺氧和CO2潴留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五)缺氧和CO2潴留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六)缺氧和CO2潴留对肾脏、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