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研究

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研究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县“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我县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现实基础 (一)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垫江建设渝东经济强县的关键时期。是我县发展快、人民得实惠多、城乡变化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的五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领导全县人民抢抓机遇,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通过扩大内需、增加投资、推动出口等举措的综合运用,有效地缓解了经济运行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快速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1.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肉类、蔬菜、禽蛋、水产、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38.6万吨,比2005年净增0.6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15公斤。2009年,全县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61863吨、16837吨、1367吨。全县出栏生猪84.27万头,比2005年72.27万头,增长16.61%,能繁母猪存栏为45231头,比2005年32502头增长39.16%;出栏家禽1274万只(其中肉鹅173万只),比2005年800万只(其中肉鹅57万只)增长59.25%;肉兔出栏42.03万只,比2005年31.06万只增长35.31%;奶牛存栏341头,比2005年178头增长91.57%。 ——农业科技能力不断增强。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重点推广了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动物集约化、工厂化配套饲养技术、动植物重大病(疫)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全面实现了动植物饲养和栽培技术的更新。整个“十一五”时期,共推广科技项目75项,完成项目68项,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的37%提高到45%,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杂交水稻亩产量已经突破600公斤。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共建立县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12个,25个乡镇也分别建立了农技服务中心和畜牧生产站,县、乡、村三级拥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865人(其中:村级动物防疫人员400人)。种子经营体制也由原国有企业独家经营转变为市场化运作,带来了种子新品种的及时引进、迅速推广、广泛运用的新格局,种子市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农业教育快速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有5135个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十一五”期间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的农民45800余人。“能人兴村”、“专业人才助村”工作扎实推进,全年选派79名大学生村官、512名驻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支农助农,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2.32万千瓦,是200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7.12万千瓦的1.19倍,年均增长4.8个百分点。主要机械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其中:机耕机械5291台;农用提灌动力机械37552台79838.4万千瓦,设备有效灌溉能力34.5万亩。 ——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68亿元(列全市第14位,渝西八县第三位),实现农业总产值27.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86倍和1.72倍。全县种植优质水稻面积15万亩;优质高产玉米面积21万亩;优质豆类面积3万亩。牧业产值达12.65亿元,比2005年8.13亿元增长55.56%,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9.48%提高到51.13 %,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2%。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断深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涉及300多个品种。引进澳门恒河、北京汇源、重庆绿尔兰等11家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开发;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个、县级以上龙头企业3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8个,农民入合率达19.3%。畜禽规模养殖户达2610户,比2006年1696户增长53.89%。全县已建成25个优质肉猪生产基地乡镇、16个家禽生产基地,4个肉鹅基地乡镇,2个奶牛生产基地、1个高效长毛兔示范园区和1个肉牛生产基地。现有畜禽养殖户2610户,其中生猪1578户,家禽595户(肉鹅94户),肉兔113户,奶牛28户,肉羊108户。全县流转土地27.63万亩,新增10.25万亩,规模经营集中度达30.6%。 ——品牌农业、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已有12个农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畜产品认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