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与刮痧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拔罐的阳性反应 瘀血:但瘀血程度与疗效不成正比,还与毛细血管脆性 有关。 水疱:类似灸法,可直接减轻或消除软组织劳损处的无 菌性炎症。 皮肤温度上升或下降:大面积拔罐可使血管扩张,使皮 肤温度下降;阳虚病人拔罐,可使产热增加或使 代谢旺盛,可使皮肤温度上升。 * 罐斑及其诊断 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拔罐后,罐斑如显水疱、水肿和水气状,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水疱色清为寒湿症,色黄为湿热症。有时拔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 罐斑及其诊断 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明患者有热毒证。 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症。 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纹,多表明患者患有风症。 刺络拔罐,鲜血提示病情较轻;黑血或瘀块提示瘀阻较重。 * 罐斑及其诊断 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提示外感风寒。 走罐后红色小点集中于某穴位附近,提示该穴位所在脏腑异常。 罐印呈散在紫癜,深浅不一为气滞血瘀;罐印浅紫发青伴瘀块为气虚血瘀;罐印鲜红多为阴虚火旺;罐印数日不退多提示病程已久。 无罐印或虽有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多提示病情尚轻(贫血及肥胖病人除外); 若被拔部位在5分钟内出现明显体征,说明该部位为有病部位。 * 病症举例 肥胖症 配穴:胃俞穴(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之)大肠俞,神阙,气海,足三里,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 三阴交。 操作方法:用抽气罐在穴位上,直到皮肤出现红紫色痧点为止。留罐30分钟左右。如果用背部排罐疗法,选取背腰部脊柱两侧从上至下拔罐,留罐30分钟左右。 * 便秘 配穴:天枢(脐旁两寸)足三里,神阙,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大肠俞(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气海(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操作:取合适的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神阙穴对应的部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一次。 * 肩周炎 配穴:肩前穴,肩贞穴,肩井穴,天宗穴,肩髃穴。 操作方法:根据疼痛部位进行治疗。一般用抽气罐活火罐操作。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决定时间的长短。 * 颈椎病 配穴:大椎穴,风池穴,天宗穴,肩井穴,曲池穴。 操作方法:采用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每日一次,十日一个疗程。 * 腰椎间盘突出 配穴:肾俞穴,大肠俞,环跳穴,委中穴,足三里。 操作方法:走罐在肾俞,大肠俞。然后留罐20分钟左右。或者 采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5分钟左右,隔2日一次。 * 痛经 配穴:脾俞,肾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气海穴。 操作方法:取合适的体位,以疼痛部位为主,配合其他穴位留罐10-15分钟。每3-5日一次。 * 感谢聆听 BUSINESS REPORT COMPANY NAME * * 刮痧时各部位的顺序 项背部 患者取侧卧或俯卧位,医者侧立,先从后项发际下第七颈椎起至腰骶部第五腰椎为止,由上而下轻直刮。然后从第一胸椎旁开沿肋间向外侧斜刮脊柱两侧,由上至下顺刮;背部肋间,由内向外斜刮。此处为常用部位。 肩颈部 颈部后外侧至肩峰,由内上往外下斜刮;颈前部气管两侧,由上往下顺刮。 * 刮痧时各部位的顺序 胸腹部 天突至歧骨(胸骨);剑突下至脐上;均由上往下顺刮。胸胁部肋间,由内往外斜刮。 肘腘窝 由上往下顺刮 刮痧时,一般先刮肩颈部、项背部,再刮胸腹部、肘腘窝。 * 刮痧的注意事项及适应症 注意事项 ① 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