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发达国家经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 发达国家经济

第 八 章 发达国家经济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发达国家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和手段。 重点:掌握“滞胀”和“新经济”的成因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难点:美、德、日三大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异同。 第一节 战后发达国家经济 发展的回顾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末的半个多世纪里,发达国家经历了曲折的经济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经济恢复时期; 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时期;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经济调整和缓慢增长时期; 90年代的新经济时期。 一、经济恢复时期 战后初期,除了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战败国以外,西欧国家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恢复到了战前的经济水平。日本经济的恢复较慢,但到1956年也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 美国的大力扶持 西欧和日本自身的原因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发达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在此期间,发达国家GDP年均增长率接近5%,1948-1973年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为6%,日本的工业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高达15%,1950-1973年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保持在4%-5%之间,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5%-5%之间。 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1.科技进步提高劳动效率 2.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3.世界经济秩序相对稳定 三、经济“滞胀”时期 “滞胀”的特点:经济停滞、失业增加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发生和存在,这是一种不符合以往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实践的怪现象。 经济滞胀的原因: 1.发达国家长期推行扩张性政策 2.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减弱 3.石油和原料价格上涨 4.国际经济秩序恶化 四、经济调整和缓慢增长时期 发达国家经济相继在1982年底和1983年初走出低谷,进入了经济缓慢增长时期。 1983-1990年,OECD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4%,其中美国为3.2%,加拿大为3.6%,法国为2.7%,德国为3.0%,意大利为2.9%,英国为3.1%,日本情况稍好一些,达到4.6%。 发达国家的政策倾向发生重大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滞胀中受到严厉抨击,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兴起,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点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刺激,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特征 世界经济之窗: 七国集团(G7)的演变 五、新经济时期 1991年3月到2001年6月,美国实现了长达120多个月的持续经济增长。 “新经济”的特点: 高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和低财政赤字。 “新经济”的内涵: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由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良性互动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新经济的成因: 1.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2.制度创新 3.经济全球化 4.宏观经济调控 (1)政府的干预 (2)结构性财政政策 (3)中性货币政策 (4)贸易政策 中性货币政策 “中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使利率保持在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又不起抑制作用的“中性状态”。 据美联储的分析,美国潜在的自然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5%左右,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这一比率,就有通货膨胀的危险。因此,货币政策的任务就是适时调整利率使经济增长率基本稳定在2.5%左右。 克林顿政绩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振兴期,应以克林顿执政的8年为主。使得这场经济变革成功的一大主因在于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化。冷战结束后,美国国防预算大幅削减,在GDP中的份额下降了2.6%,按照今天的金额结算,即下降了2800亿美元。这不仅极大刺激了私人的消费增长,同时帮助了国家财政的平衡。 克林顿政绩 第二个重要因素便是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1993年上台伊始,即通过减税和紧缩政府财政支出,将财政赤字从1992年占GDP总值5%的高峰,扭转为2000年占GDP总值2%的财政盈利。 第三大经济振兴要素,无疑是决定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动力来源,亦即生产力的增长。在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生产力的增长步伐大为加快,从里根时期的平均年增长率1.8%,上升为90年代的2.7%,再至2000年的4.7%。这一增长直接反映在劳工工资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准的提高上。 世界经济之窗: 从格林斯潘到伯南克 本·伯南克 第二节 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恢复时期 2000年下半年,随着美国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期的结束,发达国家进入新一轮的周期性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