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标记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应用进展
分子标记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应用进展
摘 要: 雄性不育在开花植物中广泛存在。阐述了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分子机理以及几种主要 DNA遗传标记技术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前景。
关键词:雄性不育;核质互作不育;核不育;分子标记
中图分类号:Q943.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0.005
雄性不育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尤其是开花植物中。它是一种有性繁殖过程中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雄配子的遗传现象[1]。利用雄性不育培育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不仅能够降低制种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杂交种的纯度,但是一些雄性不育系通常带有不良性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为材料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可以获得优良父本所具有的特异分子标记,从而在苗期实现父本筛选,减少田间的劳动量,降低生产成本。
1 雄性不育类型
目前根据基因型的差异,雄性不育材料可分为两类,核质互作不育型(CMS)和核不育型(GMS)。核质互作不育型是由细胞核不育基因和细胞质不育基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一种母性遗传现象,其遗传方式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容易找到保持系,能够大面积推广利用[2]。核不育型是由细胞核不育基因决定的,遗传简单、较稳定、容易转育,但是难以找到保持系而使实际利用有一定难度[3]。
2 分子标记在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 是以生物大分子,尤其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核酸为基础的遗传标记。它是DNA 在分子水平上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与其他遗传标记相比,它们遗传性稳定、数量丰富、信息量大、不受发育阶段、环境因素及基因表达与否的影响,而且检测迅速、操作简便,因此成为理想的遗传标记之一[4]。目前,利用RAPD、AFLP、SSR、SCAR等各种分子标记已经在许多植物中开发出了与不育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在雄性不育研究中分子标记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2.1 雄性不育基因定位与分离
目前利用不同的分子标记分离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并且在基因组上定位已经在许多植物中取得了成功。Ye等[5]利用DD-PCR差异技术得到了一个与白菜核雄??不育育性相关的编码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86MF,该基因在白菜花蕾中特异表达。张智等[6]以胡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70A及其相应保持系170B为材料,分离并克隆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线粒体基因atp9片段,并利用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该基因的表达情况。赵银河等[7]运用混合品集分析法(BLA),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滇-型杂交水稻的保持系和恢复系,证明了RM228、PMRF 和OSR-33 这3 对SSR 分子标记与滇-型杂交水稻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相连锁,并将1个基因初步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的中部。曹双河等[8]以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农大3338为材料,采用选择基因型法,运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其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定位,检测到了两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座位而且定位在不同的连锁群上,分别命名为ptms1和ptms2。刘玉梅等[9]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进行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首次获得了一个与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RFLP 标记pBN11,并将雄性不育基因定位在第一和第八条染色体上。KATO等[10]通过RFLP和SSR确定了大豆雄性不育相关基因st8的基因图谱位置,并将其定位于RFLP标记(E107)和SSR标记(Satt132)之间,与两个标记的距离分别是7.8 cM和3.4 cM。在甘蓝型油菜中,Lei等[11]将双隐性基因(BnMs1和BnMs2)控制的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定位在了N7和N16连锁群上。Huang等[12]将另外一对双隐性基因(BnMs3和BnMs4)控制的雄性不育系的BnMs3不育基因定位在了N19连锁群上。
2.2 雄性不育基因指纹图谱绘制和基因型鉴定
分子标记也可以用于雄性不育基因的指纹图谱绘制和基因型鉴定。汪志纯等[13]对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它们的保持系以及新选育的未知不育类型的糯玉米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等6 个品系的mtDNA进行了系统RAPD分析,制作了6个品系的树式遗传关系图和RAPD指纹,确定了未知类型糯玉米不育系Tai - A是一种新的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朱云国等[14]利用AFLP 分子标记方法成功获得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及其杂种F1的DNA 指纹图谱,为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及其杂交棉种子产业化中的种子纯度鉴定提供了依据。
2.3 构建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连锁图谱
通过分子标记还可以构建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连锁图谱。柯丽萍[15]以甘蓝型油菜隐性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