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概课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经济 第四节
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20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 邓小平 “两个大局”思想: 据有关资料介绍,由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使汽车、金属加工、纺织等行业节约劳动力30%-40%,最高可达85%。又如我国工业领域,机械、电子、航空、航天、造船以及轻纺等部门的大中型企业已普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效提高3-5倍,产品设计一次成功率达90%以上。 背景资料 党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的形成过程 : “跳出农业发展农业”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五个统筹” “两个趋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的要求与方针 2007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的要求是: 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是农村精神文明的体现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体现了对农民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五个方面体现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新农村建设的民意选项(表1) 新农村建设的民意选项(表2) 新农村建设的民意选项(表3) 新农村建设的民意选项(表4) (1)发展现代农业。 (2)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最根本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 (3)改善农村面貌。 (4)培养新型农民。 (5)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现阶段,要重点加强农村水利、电网、道路、沼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6)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城乡统筹考虑。 措施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3)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持久动力 (4)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定义 资源节约型: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性,通过 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现状 (1)人口爆炸 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 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 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2007年3月13日,联合国发表最新的世界人口报告,预测全球人口将在今年7月达到67亿,比2000年增加近5.5亿,平均每年增长7800万,相当于德国的人口数量。如果让世界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起来,可以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站出20排。中国、印度、埃及等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时时感受到庞大人口给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背景资料 (2)经济活动、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消费、生产 粮食短缺 资源枯竭 物种减少 能源匮乏 环境恶化 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的创始人、所长莱斯特.布朗指出,在1950年到1998年的几十年间,中国的粮食产量经历了大发展的时期,产量增长了4倍以上。但是,布朗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农耕地大肆被占用,种植面积减少,中国的粮食产量从1998年开始走下坡路,到2003年粮食产量减少了7千万吨,幅度之大超过加拿大当年的粮食总产量。 莱斯特.布朗几年前曾撰写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布朗在书中对中国粮食危机的论述,在中国影响很大。他说,造成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发展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大约减少了16%左右。 背景资料 据中国矿业协会统计,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390多座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其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