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钢琴作品扩展技法及其演奏
20世纪钢琴作品扩展技法及其演奏
摘要:钢琴自发明以来,已走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随着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演变,钢琴的演奏技巧也随之发展。然而,音乐史上没有一个时期像20世纪这样拥有众多流派和风格,这使得钢琴演奏技巧飞速发展。20世纪的作曲家们运用许多新的途径来寻求新的音色,扩展乐器的演奏技巧是其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现代钢琴作品中常用的扩展技巧进行分类并分析其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
关键词:现代钢琴作品;钢琴扩展技法;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1.016
作者简介:王文(1981~),女,日本伊丽莎白音乐大学博士,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钢琴副教授(成都 610500)。
收稿日期
乐器的演奏技法通常都是伴随着音乐的发展而扩展。从古典时期优美的奏鸣曲到浪漫时代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炫技作品,钢琴的演奏技法随着钢琴音乐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音乐这一紧密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脉动的人类精神产品也得到了丰富多变、独具个性的多元发展。而作为器乐曲之首的钢琴音乐,更是不仅在创作技法、还是在演奏技巧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表现出与传统演奏技法颇不相同的扩展技法。如果我们将钢琴演奏仅仅定义为传统的通过手指弹奏琴键从而使琴槌敲击琴弦发声的话,20世纪钢琴音乐中新创造出来的演奏技巧或许会被视为“不正常”的弹奏方法。在流派繁多、风格迥异的20世纪音乐中,作曲家在创作的同时也自觉承担了创新演奏技巧的责任。纵观这些扩展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别。一、键盘上的扩展技法:即通过键盘演奏获得特殊音色或效果的技巧;二、钢琴内部的扩展技法:即除钢琴键盘以外的,主要以运用琴弦部分演奏的技巧为主;三、其他扩展技法:包括运用琴身及踏板的技巧。
一、键盘上的扩展技法
(一)音块
音块也被称为音群,许多现代作曲家都运用了这一创作技巧,其中不乏有毛里西奥·卡赫尔(Mauricio Kagel,1931-)和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1925-)等大师。关于音块这一概念有许多定义,第一位明确定义这种技巧的是美国作曲家亨利·考威尔(Henry Cowell,1897-1965)。考威尔在《音乐的新资源》(New Musical Resources)一书中将音块定义为:“能够产生上方泛音列的、包含两个以上大小二度音程的和弦”。\[1\]这一手法打破了传统的和弦由三度音叠置而成的概念。事实上在考威尔命名并定义音块之前,已有另外一位美国作曲家尝试运用这种技巧,他就是查尔斯·艾夫斯(Charles Ives,1874-1954)。在他的《康科德奏鸣曲》(Concord Sonata)中,要求演奏者用一块长14.75英寸长的木头来演奏整个音群。艾夫斯是第一个运用音块技巧进行创作的作曲家,而考威尔是首位从理论上提出概念、明确定义、并将其用于创作的作曲家。音块的音响特点是不突出个别音,它寻求的是一群音发出的整块的音响效果。钢琴上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的音块:白键音块、黑键音块和大小二度音块。钢琴作品中的音块大致采用多个手指同时弹奏、手掌拍奏、前臂压键、肘部压键、或前臂滚奏等方法演奏。\[谱例1、2\]
谱例1《Aitsi》(第12行),贾钦多·歇尔西(Giacinto Scelsi,1905-1988)。这里出现了音块的两种基本记谱法。第一种是长方块,演奏者需演奏长方体内所有音符。第二???与普通音符的记谱法相同。用手指演奏音块时应注意下键整齐与各音之间的音量平衡,使音响效果饱满。
谱例1
谱例2《玛娜娜的潮汐》(Tides of Manauanaun,18-21小节),考威尔。这是另一种跨度较大的音块记谱法,需用左手前臂弹奏。用手臂演奏音块时应注意尽量将手臂保持水平,原则上应当准确的演奏作曲家标注的音块范围内的音,同时注意力量的均匀分布。
谱例2
(二)哑键泛音
这一技巧是为了制造琴弦的共振产生的音响效果。所谓哑键,就是不发声的琴键。演奏者不发声地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按下指定的琴键,其目的是打开这些指定琴键的制音器。当演奏者在演奏其他音或音组时,这些哑键的琴弦就会随之发生共振,从而产生泛音的效果。这种技巧早在19世纪初期就曾被舒曼运用在他的作品《Paganini》(帕格尼尼,选自《狂欢节》Op.9)中。\[谱例3\]
谱例3《帕格尼尼》(35-37小节),舒曼。谱例中装饰音与最后一小节的音相同,此处哑键发声的关键在于踏板的运用。当踏板松开时,制音器离开琴弦,从而产生共振,发出泛音。
谱例3
20世纪,勋伯格、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