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对西洋梨表皮蜡质及抗氧化活性影响.docVIP

套袋对西洋梨表皮蜡质及抗氧化活性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套袋对西洋梨表皮蜡质及抗氧化活性影响

套袋对西洋梨表皮蜡质及抗氧化活性影响   收稿日期:2013-06-18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Y2007D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92B03);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GNC10926)   作者简介:杨雪梅(1982-),女,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主要为果品采后生理及保鲜加工。   *通讯作者:王淑贞(1957-),女,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果品加工与保鲜工程。   摘要:以西洋秀丰梨为试材,研究了采前20天摘袋(FRB)和带袋采收(FHB)对其表皮蜡质和抗氧化活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采果实时, FHB果实表皮蜡质变稀薄,表面有明显微裂纹,且果皮中色素含量显著低于CK和FRB。贮藏过程中果皮中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FRB始终显著高于FHB。FRB和FHB果皮对DPPH·清除率和ABTS+·清除活性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FRB始终显著高于FHB。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酚含??与抗氧化活性物质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梨果皮中的酚类物质是果皮中的重要抗氧化成分。   关键词:西洋梨;套袋;蜡质;色素;酚类;抗氧化活性   中图分类号:S661.2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2-0030-05   果实表皮一般覆盖有一层蜡质,这层蜡质无规则地嵌入到果实的表皮中,其主要功能是防止组织中自由水的散失[1],减少细胞内基础溶质滤出[2,3],同时还起到抵御强光及紫外线对果肉组织损伤的作用,一些植物的蜡质层可通过反射或吸收紫外线以降低光强来保护DNA不受损伤[4,5]。通常果皮的蜡质层主要由长链的脂质组成,同时还包括一些三萜类化合物和其它次生代谢成分,如甾醇类和类黄酮等。研究表明,梨果皮中含有多种酚类物质,其中尤以绿原酸和熊果苷的含量最高,这些酚类物质已被证明具有天然抗菌保健功效[6];果皮中的色素物质也具有抗氧化活性,果实采收后伴随着色素的降解,果实完熟后开始进入衰老阶段。果实套袋不仅可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在发育过程中套袋,是防治害虫、减少生理失调及改善果实品质的重要商业举措[7]。此外,果实套袋还能减少农药残留量,使富含多酚化合物的果皮具有可食性,从而使人们从膳食中获得更多抗氧化物质。   目前,大部分套袋果实研究多集中于有关果实品质及酶活性等方面,对有关果皮的研究较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天然抗氧化物的认识与了解,一些可食性的天然产物(甾醇类、类黄酮和酚类)备受关注,而大部分北方水果如苹果、梨果皮中均含有这些丰富的天然抗氧化成分。西洋梨后熟后果实基本没有石细胞,果皮与果肉结合紧密宜于食用,而果实套袋可以保证果皮的可食性。本研究通过分析西洋梨采后表皮蜡质、色素含量、酚类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来研究果实套袋对梨采后贮藏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inn)为选育新品种秀丰梨,采于济南市历城区锦绣川乡生产园。立地条件为山坡梯田地,土壤为褐土,10年生大树改接,树势中庸,株行距为3m×5m,管理良好。本试验于2012年5月中旬进行套袋,采前20天部分去掉果袋,果实统一采收后当天运回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高湿无霜试验库预冷,库温(0±1)℃。   1.2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3组,分别为未套袋果实(CK)、采前20天去除果袋果实(FRB)和带袋采收果实(FHB),每组约200个果。生理指标每2周取样测定1次,每次重复测定3个。   1.3试验方法   1.3.1 SEM制样分别取采后当天的果实和冷藏4周后的果实5个,用手术刀片沿果实赤道面削取约2 cm×1 cm的果皮若干片,迅速投入液氮中,后装入网袋中冷冻干燥24 h,将冷冻干燥好的果皮剪成小块用双面胶粘到样品台上(每小块样品应保留2~3个果点)。将粘好的样品台标记好进行离子喷溅镀膜,镀膜时间160 s,镀膜后立即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结构。   1.3.2 总酚含量测定采用Folin-Ciocalteau试剂法,参照田文礼等[8]的方法。   1.3.3 类黄酮含量参照孙希云等[9]的方法。   1.3.4 DPPH·清除率测定 清除DPPH·(二苯代苦味肼基)的能力参照Chinnici等[10]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向3 ml吸光度值为1.5的DPPH甲醇溶液(A0)中加入50 μl的试样(空白对照用等量重蒸水代替),总体积用蒸馏水补充至4 ml,用力摇匀后于室温下放置30 min,测定DPPH混合溶液在517 nm处吸光值(A样)。用2.5 ml甲醇与0.5 ml试样混合液调仪器零点,以扣除试样本身颜色的影响。   自由基清除率(%)=(A0-A样)/A0×100   1.3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