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伦春族狩猎禁忌生态文化意蕴
鄂伦春族狩猎禁忌生态文化意蕴
摘要:鄂伦春人通过传统的狩猎禁忌维持着生态平衡,维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存关系,保护着养育自身的生态环境。这些习惯不成文“环境保护法”的效力长久,而且为氏族全体成员遵守。力图从生态价值观与生态道德观层面阐述鄂伦春族狩猎禁忌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实践证明鄂伦春族生态文化传统值得借鉴、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狩猎禁忌;生态价值;生态道德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160-02
禁忌属于心理民俗与信仰民俗。作为以狩猎为生存方式的鄂伦春族而言,狩猎禁忌贯穿于鄂伦春族生活的整个脉络,众多的狩猎禁忌基于族人对大自然的尊重、关爱与敬畏,鄂伦春族文学文本中体现了神、自然与人三方的平等、友好与依存关系。鄂伦春族是大兴安岭真正的主人,鄂伦春族在生产与生活中的狩猎禁忌,保护了大兴安岭珍禽异兽与植物的自然生长,保持着原始森林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保障了大兴安岭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鄂伦春族是一个长期生活于大兴安岭山脉的狩猎民族,祖祖辈辈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这种生存方式注定了族人对生态环境的依赖。自远古时代起,鄂伦春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神秘而复杂的崇信情愫,在族人的意识深处几乎每类物种都有神灵,族人有关的一切行事都要祭祀该神,鄂伦春人正是通过一系列禁忌保护自然生态的。鄂伦春人的狩猎禁忌是与神圣事物的观念与意识相伴而生的,源于人们相信超自然的力量,遵守禁忌的族人以为由于类似或接触的缘故,若触犯了种种神秘的禁令,不幸的结果必然会降临。
一个民族的禁忌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相互适应的结果。“禁忌”一词原系波利尼西亚的土语,由于世界各民族都有这种信仰,所以便被人类学家当作通用名词,“‘答布’即禁忌(taboo)——答布也可以说是广义的魔术之一种,但如以魔术为狭义的专指积极的方法,则答布即为与它相对的消极方法。魔术是教人应当怎样做,以达到所要的结果,答布则教人不应当怎样做,以避免所不要的结果。答布所根据的原理,也是象征律与接触律二种,和魔术一样”[1]。从中可知,禁忌与魔术、占卜一样是一种信仰民俗,普遍存在于各民族的观念习俗与文化现象之中,鄂伦春族也不例外。
鄂伦春族传统宗教信仰是以自然崇拜与万物有灵为基础的萨满信仰,族人对山林湖泊、高山大川、各种动物及自然现象充满敬畏,族人不会轻易冒犯以免带来灾祸。这种由敬畏引发的祭祀,由祭祀强化的禁忌思想与行为,积淀与内化为民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鄂伦春人的禁忌很多,包括狩猎禁忌、社会组织禁忌、生活禁忌与妇女禁忌等。几千年来,鄂伦春族狩猎禁忌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活动,通过禁忌使鄂伦春人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进而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并通过狩猎禁忌造就了鄂伦春人的生态价值观,从而协调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鄂伦春族山神崇拜与禁忌带有鲜明的自然环境印记,透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照与爱护。鄂伦春人崇拜山神“白那恰”,山神的神像可在狩猎过程中随时制作,人们经过山神之地时,必须下马洒酒、敬烟、磕头、乞求等,禁忌绕道或吵嚷;猎人在山上狩猎或捕鱼时,无论吃饭或喝酒,都要先敬山神“白那恰”;猎人猎取到第一个野兽时一定要祭祀给山神。鄂伦春人认为如果触犯了山神,不仅打不到野兽而且还会倒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鄂伦春人怕打扰山神、惹恼山神的心理,后来逐步演变为禁忌坐大树桩、禁忌乱伐树木等护林行为,缔造了人与自然交往与对话的神圣准则,维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鄂伦春族相信火神是生命的源泉,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与禁忌人人须服从,避免了人为火灾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森林的休养生息。鄂伦春族的火神即“托阿恩都利”,在其萨满教中是一种具有特殊力量的神。鄂伦春人在狩猎宿营时禁忌烧易带进火星的木柴,否则火星四溅会酿成火灾;狩猎过程中更换地点时,燃烧的火堆要确保熄灭并用土埋好才准离开,以免火见风又燃起;在猎杀貂与黄鼠狼等小动物或引火做饭时禁忌烧长木头,否则野兽会跑得很远而且不易猎取,出猎的日子也会相应拖长,所以,他们不乱伐树木做烧柴,多捡拾枯死的树枝树干。这样做既是对火神的敬重,又可以避免出猎引起的山火,达到森林防火的成效。另外,“弓箭和驯鹿、马匹是鄂伦春族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狩猎生产的主要工具。”[2]这种生产工具使生态环境少受人为火的威胁。
二、敬畏生命、有限猎取的生产道德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作为部落保护神、祖先或其他神■的象征,领悟人类与自然的亲缘关系。鄂伦春人在与各种野生动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对熊、虎、狼等猛兽产生了敬畏心理,将之视为祖先,禁忌直呼其名,英国学者弗雷泽在《金枝》中将禁忌分为禁忌的行为、禁忌的人、禁忌的物与禁忌的词汇,“原始人不同程度地尊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