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产业化设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绣”产业化设想

“汉绣”产业化设想   源于战国时期楚地的汉绣,曾与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四大名绣齐名,历史上一直是武汉市民间艺术瑰宝。   清末民初是汉绣的鼎盛期。咸丰年间,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各地绣工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清末,在武昌的营坊口、塘角、白沙州、积玉桥和汉口的黄陂街、大夹街一带,开有许多绣铺,汉口还有一条绣花街。抗战时期,日军侵占武汉,汉口绣花街被烧毁,汉绣日趋凋零,技艺几近失传。   3月19日,沉睡半个世纪的汉绣,成立博物馆,首次与公众见面。其中有汉绣传人任本荣老先生创作和收藏的百余件汉绣精品,“镇馆之宝”为40多件唯一存世的清代汉绣残片。   汉绣博物馆开张首日,迎来首批客人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一行。其后,著名作家王蒙到此参观,题赠“精彩”二字。   如今,武汉市场上流传多个汉绣的版本,并且武汉三镇多家政府部门都在张罗筹建汉绣博物馆,沉睡多年的汉绣在逐渐发展。在绣娘稀少的情况下,汉绣的产业化发展是否顺畅,未来能否恢复当年鼎盛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列入非遗名录   从1996年开始,任本荣用了四年时间为香港、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绣制了三大挂件,奉送给武汉市政府,政府有关领导看到任本荣的汉绣作品很意外,原来武汉还有2300年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汉绣,此后他送的三大挂件收藏到武汉市博物馆。   任本荣无意间的一个举动,带来了他意想不到的结果。曾经少有人问津的汉绣作品,偶尔会有政府人员或国外留学生跑到他家里买,然后送到国外。虽然数目不多,但是汉绣被大众知晓,他觉得也是了不得的事情。由此,古老的汉绣开始逐渐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今年79岁的任本荣,从小就进入武汉绣花街,跟老师傅学了十年,抗日战争期间战乱烧掉了整个绣花街,从此绣花街的绣坊关闭,大量的绣娘都开始纷纷转行。战争结束之后,任本荣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高级刺绣班进修,期间跟当时中国博物馆文史管理员沈从文学习8个月。   两年后,他被分配到湖北工艺美术学院,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工作。直到退休后带着自己的女儿和侄子专心从事汉绣的研究和创作。   任本荣被称为汉口绣花街上最后一代传人,也是目前唯一精通汉绣的剪样、画活、配色、刺绣、成装等全套工艺流程,及产品造型设计制作的民间艺术家。   2007年,任本荣收集和整理出2000余件资料,向国家申报了非物质遗产。2008年,汉绣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武汉市服务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帮助下,任本荣成立了“汉绣工作室”,将多年储藏的绣品展示出来供欣赏、购买。   2009年,任本荣受中国百名大师作品展的邀请,他代表湖北带着自己亲自绣的四副汉绣作品到北京参展。   “没想到反响那么好,北京的一些老人看到汉绣作品,非常震惊,他们指着我的作品说,这就是北京博物馆陈列的。”任本荣说,其实是我把北京博物馆陈列的汉绣作品给复制了下来。   汉绣名声在外。任本荣认为汉绣很接湖北的地气,汉绣的“汉”不是武汉的“汉”是汉朝的“汉”,历史悠久,完全可以跟苏绣、湘绣一样产业化发展。他多次找到政府希望给予扶持,能够建立一个汉绣博物馆,呼吁社会关注汉绣,支持汉绣。   “我上过政府的当,我把我的想法跟有关政府部门说了,他们就去找上级批准要钱,要到钱之后就不再理我了。”任本荣气愤的说。如今面对媒体,任本荣似乎对政府有些失望,说起政府三言两语一带而过不愿多说。   即便没有扶持,任本荣仍然没有放弃,他认为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这些年他带着徒弟一直默默无闻的从事汉绣的发扬与推广。直到2012年,汉阳区政府打造武汉高龙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他也迎来了转机。汉阳区政府在基地里,给他成立了汉绣博物馆,以及一间几百平米的汉绣刺绣馆。他把博物馆和刺绣馆结合起来,博物馆作为汉绣对外的一个窗口,刺绣馆除了出售汉绣作品,也是培养汉绣人才的一个基地。   自从这个汉绣博物馆成立以来,每天一波接一波的游客过来参观,由于参观的游客太多,为此还请了的讲解员专门负责接待。任本荣说:“一天要接待几百人。”   在记者不到一个小时的采访中,见到了四批游客过去参观,任本荣看到这些这些游客似乎习以为常,甚至懒得过多的说话。面对每天来来往往的陌生游客,他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频繁的点头。   如今任本荣经营的汉绣刺绣馆,每年的营业额都在增加,去年达到了120万,已经收徒弟200多个,“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大学毕业生,辞了工作专职做汉绣”。他今年的目标是营业额能达到150万。   谈到他成立的汉绣博物馆的动机时,他没有多言,只是说让懂得的人来谈论吧。“现在要建汉绣博物馆的有关政府部门挺多的,听说江汉区,武昌区等有四个有关政府部门都在筹建汉绣博物馆。”问起这么多政府部门争着建博物馆的原因,他喝了一口水并看着旁边参观的游客说,不知道,大概想要钱吧。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