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播稿文章
一个有趣的人死了
在20世纪90年代的文坛上,一个声音骤然响起,又倏地终止,像一道炫目而美丽的闪电划过天际。他太独特了,以至于连一帮惯会吃茶喝酒、种花养鸟练书法的文人也无可奈何地称他是“一个独行侠”。事实上也是这样。王小波在生前像大多数的先觉者一样,作品并不为主流话语圈所接纳,只是朋友们对他一直呵护有加,称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浪漫骑士”,现在我想借用司汤达的墓志铭来概括他多姿多彩的一生。
活 过
王小波出生于1952年,那时,正逢土改复查的初期。他的爸爸王方名是一个有名的逻辑学家。因解放初期毛泽东接见过他,所以运动开始他就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四川某地的极“左”问题,结果信未呈达,就被打成“反革命”,故老头儿给他的儿子取名为“小波”。
小时候,王小波和他哥哥常偷看爸爸柜子里的书。顺便说一句,那时政治气氛紧张,许多知识分子都把认为不合时宜的书锁了起来。他哥哥用的显然是火中取栗的办法,他对弟弟说:“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实际上,在揍王小波这个问题上,他爸爸显然没有讲“逻辑”,用王小波成年以后的话说,是“偷书出来两个人看,挨揍则是我一个人挨”。
长大后,他先是准备学化学,学得也不坏,老师讲的都能听懂,但化学得做实验,这就不是他的强项了。用移液管移液体,别人都用洗耳球吸液体,而他则用嘴吮。他也知道移液管不能用嘴吸,只是洗耳球经常找不着。吸氧气当然没什么不好,只是有一次,他竟然用嘴吸浓氨水。后来回忆起那感觉时,他说:“好像吸到了陈年的老尿罐里。”
后来改学数学。无论运算、推导,他都像闪电般快,只是结果不一定全对。同学们评价他说:“你做数学题像小日本一样疯狂。”
对王小波一生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知青生活,他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都与“知青”有关,而杂文随笔更是处处留痕。他不遗余力地讽刺军代表,讽刺蒙昧、愚蠢、单调的知青生活以及造成这种生活的制度本身。
那时候没有书看,他就经常下棋。可奇怪的是他的棋艺非但不长,反而变庸。以至于后来,只要把“下棋”和“插队”两个词拉到一起,就会引起他生理上的反感。他说:“因为没事干而下棋,性质和手淫差不多。”生活条件也差,单说医疗卫生一项就令人啼笑皆非。那时,医院里没有大夫,真大夫全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单留一些骡马队出身的假大夫。其他的手术不能做,只做阑尾手术,但光找阑尾就没有一次是在一小时之内找到的。后来,王小波在一篇文章里还给他们说“好话”:“虽然有些刀口偏左,有些刀口偏右,还有一些开在中央,但所有的刀口都开在了肚子上,这实属难能可贵。”
后来他参加了高考,告别了知青生涯。说起高考,他还有个笑话。当时考一门课程要背“十次路线斗争”,可他总是记不住错误一方的代表人物,他自嘲说:“我记不住错误路线代表人物的名字,这是因为我不想犯路线错误。”可问题是,既然想上大学,就得记住每次斗争的“左”和“右”。后来他整天默诵,总算把题里的“左”和“右”记住了,可生活中真正的“左”和“右”他却忘记了。在美国开车时,他老婆在旁边说“往左”“往右”,他马上想到了王明和陈独秀,弯却拐不过来,结果撞坏了保险杠。后来老婆改为揪耳朵,情况才稍微好转。
1984年,王小波去美国半工半读。留学回国后,王小波辞去了公职,以写作为生,直至1997年4月11日他突然逝世为止,他过的都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的生活。
爱 过
提起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令许多人艳羡不已。尤其在一个爱情日益物质化、房子化、猪肉化的年代里,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纯洁浪漫,无言地嘲笑了一切市侩男女的精打细算。
李银河后来有一篇回忆文章,说“《绿毛水怪》是我和小波的媒人”。说的是王小波早期的一篇小说《绿毛水怪》的手稿,传到他们共同的一个朋友那里,虽然它还很幼稚,但是其中有些东西已深深地拨动了李银河的心弦。最奇怪的是小说中的一个细节,讲的是主人公爱看的一本书《涅朵奇卡·涅茨瓦诺娃》,而且王小波借主人之口盛赞道:“我看了这本书,而且终生记住了它的前半部,我到现在还认Br
为这是本最好的书,顶得上大部头的名著。”李银河在看到《绿毛水怪》之前,刚好看过这本书,而且感觉和王小波的竟然十分相似。她一直觉得这是她心底的一个秘密,谁知被人轻易戳穿!她不禁暗忖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