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三个着眼点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三个着眼点
探讨一堂课是否“有效”,同仁们业已达成基本共识,即学生有无收获,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最根本指标。但是,这个直指“学生本位”的绝对正确的理念在实践中很难用“量化”的方式予以界定。于是,学生的“课堂反应”往往成为听课者主观评价的重要甚至唯一依据。这种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科学性不言而喻,甚至由此滋生出“容不得安静课堂”的定势思维,更是令人扼腕兴嗟。
学生是要“动”的,但务以“心动”为重。“心动”看似不可捉摸,实则有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引导。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我想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三个着眼点”的思考。
一、着眼于学生阅读的未知点
学生的“未知点”大致产生于两种途径:一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直接产生了困惑;二是这些疑问隐藏在看似“已知”的文本背后,需要教师通过文本细读而提出。
例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怎么就写成了一篇新闻,甚至还拿下了代表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的“普利策奖”?这个问题不难被学生们自己发现。要解决这个困惑,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文章中的这一段话:“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好的新闻,应该是“有思想性”的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正是突破了传统新闻稿客观、冷静、“单一汇报和演说现状”的原则,让读者感受到记者的情绪,读出了记者的使命感——对历史的铭记和反思莫在“安逸”中淡漠。如果没能引导到这个层面,就很难说捕捉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入选教材的意义所在,也就很难说实现了“有效教学”。
再如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如果删去倒数第三段“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似乎不会影响“包弟故事”的完整性;只需在倒数第二段开头加上一句“这是一种熬煎!”也不会影响到文章阅读的流畅性。那么,这个段落存在的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涉及文章主旨的表达,但学生很难主动提出,属于隐藏在“已知”背后的“未知”。作者在此段落之前写到:“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这时候,“包弟”已经成为“为了保全私利而被无辜牺牲”的象征——十年浩劫,牺牲的不只是生命,更是人们对生活、对他人的信任与热情。因此,可透视的竹篱笆变成了无缝的砖墙,高墙上新开的窗口只是为了方便倒垃圾,葡萄架(生命之支撑)和葡萄藤(生命之藤)被化粪池所取代……美好在消失,隔膜与自私在蔓延,这是十年浩劫最沉痛的代价!先生的反思是沉痛的、全方位的,涵盖了自己和社会、时代——这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解读至此,这个段落的价值基本明朗,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走向和深刻主题的理解,因而是“有效”的。
对学生阅读“未知点”的预设还可以有很多,如为什么《雨巷》中的姑娘是“丁香一样”,为什么《再别康桥》的首尾两节在用词上不一样,为什么《鸿门宴》中项伯要护着刘邦,《项羽之死》是必然的吗?为什么《祝福》不叫《祥林嫂之死》,《蜀相》不叫《武侯祠》……换一个视域来看,这些“未知点”正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期待点”、“兴奋点”,甚至是思维水平和语文素养的“增长点”,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失去发现的欲望。但于此同时,我们对“未知点”的预设不能无视中学教学的宏观要求,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能脱离教学文本的核心信息,不能过度追捧“个性化、多元化解读”。
对此,孙绍振教授的评论急切而坦诚:“语文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做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不能胜任这样任务的人,有一种办法,就是蒙混,把人家的已知当做未知,视其未知如不存在,反复在生命以外打游击,将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无需理解力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反复唠叨,甚至人为地制造难点,自我迷惑,愚弄学生。这样的教师白白辜负了自己的生命。”
二、着眼于“精品”之所以成为“精品”的亮点
文本之所以能够入选教材,不说都是经典,至少都是“精品”,都是经过了时间与时代的验证而选择出来的有一流价值的、能表现本行业精髓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因此,对这些文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牢牢把握、至少不应放弃这些精华之所在。虽然早在1968年,法国文学评论家罗兰·巴尔特就提出了“在汪洋大海般的文本漩涡里,作者死了”的观点,即读者可以对文本进行自由解读,文本的生命力也在于不断地被读者诠释和创新。我认同这一观点,但面对尚处于基础教育的中学生而言,我更想说的是:学会尊敬经典,不代表不会创新!
《游褒禅山记》是高中的一篇老课文。《古文观止》评论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清李光地也评论说:“借题写己,深情高致,穷工极妙。”可见,本文的“亮点”在于“说理”,即借用游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OE 20.8-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8部分:砂质海岸.docx VIP
- (高清版)DB15∕T 4089-2025 《工业企业碳流图绘制方法》.pdf VIP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 VIP
- 江苏省2014定额解读(模板工程计算规则下).ppt VIP
- 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VIP
- 站用交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第4部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pdf VIP
- 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的心电图表现.pptx VIP
- 步步高家教机X2用户手册.pdf
- 新解读《GB_T 13863-2011激光辐射功率和功率不稳定度测试方法》最新解读.docx VIP
- 2025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