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M”事故背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质子—M”事故背后

“质子—M”事故背后   俄媒体7月2日报道,当天原定将三颗“格罗纳斯”系统导航卫星送入轨道的“质子-M”号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后,飞行到第17秒钟时,发动机按故障模式关闭,火箭坠毁在距离发射台约2.5千米的地方。地面没有伤亡和被破坏的情况。   俄航天局7月18日称,由航天局副局长亚历山大·洛帕金为首的调查委员会,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火箭比预定时间提前0.4秒发射,但这不是发射失败的主要原因。俄确定引起爆炸的罪魁祸首,是关键的角速度传感器被颠倒安装。传感器上有箭头指示朝上安装,但多个传感器却显示是箭头朝下,导致飞行控制系统接收了错误的位置信息,并试图“纠正”火箭位置,于是火箭转变方向朝下飞行,结果坠地爆炸。通过对碎片的搜查,也发现了数个传感器被倒置安装的证据。据悉,安装传感器的是一位年轻的技术人员,6个角速度传感器质量合格,并通过了测试,但是其中有3个安装倒置。   “质子-M”这次事故不仅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格罗纳斯”系统的补充卫星的计划。同时,由于火箭失事后,哈萨克斯坦的环保组织认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及其燃烧生成物,会影响生态环境而提出了抗议。   “质子-M”   运载火箭(兀poToH-M,或称为质子-M/微风-M)是俄质子号运载火箭家族中的最新型号。1965年7月16日,“质子”号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执行了第一次任务,将“质子”1号科学考察卫星送入太空,火箭也从此而得名“质子”号。带有第三级的“质子-K”,在1967年3月10日首次发射,将“宇宙-146”月球探测器送入太空。1968年,不带上面级的质子-K首次发射。在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末,苏联曾利用不带上面级的“质子-K”将8个空间站送入轨道。冷战结束后,俄新研制了一种四级火箭型的质子号火箭,即“质子-M”。它与“质子-K/DM”的主要区别,是使用了更为先进的“微风-M”上面级,因此火箭也被叫做“质子-M/微风-M”。“质子-M”在2001年首次发射,将一颗“银幕-M”通信卫星送入轨道。   质子系列火箭是苏联和俄罗斯航天发射的主力火箭,其主力地位目前仍无法替代。至今,质??系列火箭共发射389次,成功358次,成功率92.03%。质子-M运载火箭也发射了74次,但近年来,发射却有8次失利,这充分反映了俄航天事业出现的许多深层问题。在这次事故发生后第二天,俄总理梅德韦杰夫立即要求副总理罗戈津调查发射失败的原因,并提交一份包括俄罗斯航天局领导成员在内的责任人名单。他还要求提出加强航天业监督和防止此类事故发生的整改措施。   “质子-M”运载火箭已经发生多次事故。2010年12月5日,搭载3颗“格罗纳斯”卫星的“质子-M”火箭,由于燃料加注过量,在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后偏离航向8度,最后坠入太平洋非通航区。2011年8月18日,“质子-M”未能将“快车-AM4”通信卫星送往预定轨道。后来查明,它的“微风M”上面级在第5次点火时发生故障,地面无法接收到遥测数据,失去了与卫星的联系。故障的原因是在生成微风M上面级飞行时序的过程中,因导航周期被不适当地设置过短,导致三轴陀螺稳定平台解算位置错误,致使“微风M”上面级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2年8月7日,“质-M”发射中再次出现故障,未能将所携带的俄罗斯“特快列车-MD2”和印度尼西亚“电信-3”两颗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调查表明,问题仍然出在“微风M”上面级,其燃料箱的液压系统油路发生堵塞,使发动机自动关闭。   近年来,除“质子-M”运载火箭发生多次事故外,其它航天发射活动也曾发生多次事故。如2011年8月18日,由于“联盟-U”火箭第三级的动力设备发生故障,导致运载的“进步M-12M”货运飞船在升空后爆炸,影响了“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计划。2011年11月9号,载有中国“萤火一号”卫星的“福布斯一土壤”火星探测器,由“天顶一2SB’火箭发射升空后,因探测器主发动机无法点火,导致近地轨道变轨失败。2011年12月23号,俄军方发射的“联盟-2.1B”火箭第三级出现故障,导致所搭载的“子午线-5”通信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毋庸置疑,俄罗斯在今天仍然保持着世界航天强国的地位。除了航天器发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外,它还担负着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全部航天员和大部分货物的任务。俄在近地轨道载人航天领域的经验最为丰富,苏联和俄罗斯航天员,保持着在太空生活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俄罗斯航天的成绩与风险并存。相对于应用卫星和商业发射来说,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事故较少,这充分说明它与美国相比,应用卫星是它的薄弱环节,比一比格罗纳斯与GPS的进展,就足于说明一切。这一方面,俄罗斯面临社会的转型,另一方面,它继承了苏联忽视发展现代电子工业的后果。对于这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