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孔雀”在不列颠奇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大利“孔雀”在不列颠奇遇

意大利“孔雀”在不列颠奇遇   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70多年,发生在1940年的不列颠空战仍然以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和强烈的戏剧性而在许多人心目中历久弥新。至于说到这场空中战役的“戏剧性”,德国空军大举进攻的“鹰”日、英国皇家空军对德国“鹰群”的抗击、以及一部名叫《伦敦上空的鹰》的电影,都可谓标志性的符号。不过鲜人为知的是,在以“鹰”为主角的不列颠之战期间,还出现过一群另类的身影,它们来自意大利,被称作……“孔雀”。   独裁者的提议   1940年6月18日,墨索里尼赶赴慕尼黑参与商讨法国停战的事宜,在会议间隙,他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热情的建议:调派意大利空军参加即将到来的对英国的作战!   德国独裁者对此有些举棋不定,因为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是明摆着的。从仓促对英法两国宣战到现在的差不多一周时间里,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意军却拿几个法国师没办法。但是,如果德意两国空军联手出现在英国上空,此举的政治影响和宣传价值将是无与伦比的,想到这一点后,希特勒表示欣然接受。   意大利独裁者并非心血来潮,他有他的现实考虑。在意大利和英国进入交战状态两天后也就是6月12日,英国空军就派出36架“惠特利”轰炸机以长途飞行的姿态奔袭位于热那亚和都灵两地的飞机制造厂,当然由于天气原因,最终只有13架飞机飞抵目标上空,但是这些飞机投下的炸弹已经在意大利民众中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   就在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广场对此发表“将痛扁英国佬”的演说后,6月15日,居然又有另一群“威灵顿”轰炸机空袭了热那亚的工厂区。毫无疑问,这让国民士气和墨索里尼作为“领袖”的威望进一步大受打击。在这种急需扳回一分的时刻,派空军攻打英国本土当然是一个“妙招”。   两位独裁者达成了一致,两国空军的态度倒也高度统一,那就是:都很不高兴。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对接纳意大利同行毫无兴趣,他觉得意大利飞机过时、飞行员缺乏对强敌作战的经验,总之他担心他们“反而会成为我的空军的负担”。他的部下、第2航空队司令凯塞林元帅也有同感,当他在8月初被告知应立即做好迎接意大利人的准备时,??直截了当地对参谋们说:“这能有什么用呢,纯粹就是装装样子!”   进驻比利时   和德国空军的冷淡相对应,意大利空军司令部对于派出空中远征军也极不热心,他们在北非和东非对付英军都已显得很吃力,遑论还要再从那里削弱力量呢。但是“领袖”的意志是不可违抗的,墨索里尼不仅要求空军保障人员物资,而且还要优先调动精锐兵力。   结果,确定将派赴对英作战的包括3个联队和1个独立中队,统编为“意大利航空军”(CAI)。其中,第13和第43轰炸机联队分别拥有38架和37架BR.20M轰炸机;第56战斗机联队下辖第18和第20大队,分别有50架CR.42战斗机和48架G.50战斗机;第172独立侦察机中队有5架Z.1007bis侦察机。这样整个“航空军”计有15个飞行中队,共约200架作战飞机(包括备用机),看上去是一支颇为不俗的力量。   虽然编制表确定得挺早,但是接下来的各项准备时间却大大“超支”,“航空军”的指挥体系到9月10日才算正式编成,而装备物资到位还要拖得更迟。受命执掌指挥权的是里诺·科索·福吉埃将军,此人曾经是一个有名的特技飞行员,作为参谋部军官时也以高效著称,但是他从未带领任何一支航空部队打过任何一场仗。   总指挥到位后,“航空军”总算能迈出第一步:向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司令部派出一个联络小组。经过几位会说德语的意大利人的沟通,德国人将分布在比利时境内的4个基地指派给了“航空军”,并且承诺提供燃料、帐篷和食物等。接下来,运输机先行将参谋部人员和一些小型设备运往比利时,而炸弹、子弹等大宗“耗材”由于无法和德军匹配通用,只好由火车运送。   9月22日,“航空军”的飞机转场行动开始。战斗机群从罗马出发,按计划是分别经停慕尼黑和法兰克福等地然后赴比利时,但离奇的是这些飞机在途中一停再停,直到10月22日才在比利时聚齐。在被问及为何耗时一个月才能够“飞到”时,意大利人声称原因是“积雨云或者大雾”。   相比之下,轰炸机群倒是后发而先至,它们于9月25日从皮亚琴察机场出发,飞越阿尔卑斯山后经停法兰克福再往比利时,快到目的地时,这些飞机遭受到浓密云层和糟糕导航的双重困扰,结果在迫降时付出了1架被毁、2架重创的代价。   与其说是资产,不如说是债务   终于到达比利时的意大利人各寻归宿,第13联队入驻梅尔斯博洛、第43联队驻扎在谢夫雷斯、第18大队去了马德格姆、第20大队以乌塞尔为家。要做的第一步,自然是和同地区的德国空军协同,在此过程中,语言和作业程序都迥异的意大利人没少吃苦头,另外,习惯生活在托斯卡纳艳阳下的意大利飞行员对于西北欧地区的深秋天气,同样极不适应。   另一方面,德国人对盟友所持的负面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