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0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课件
第30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第一节 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arbovirus),又称节肢动物媒介病毒 (arthropod borne viruses) ,主要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传播, 是一大群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 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病) 种类多 黄病毒属:乙型脑炎病毒 登革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 黄热病病毒 甲病毒属: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辛德毕斯病毒、 基孔肯雅病毒等 虫媒病毒的共同特点 主要临床疾病 脑炎或脑脊髓炎:乙型脑炎、森林脑炎、东部脑炎 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新疆出血热 无特殊部位的全身感染:登革热、辛德毕斯热 肝炎:黄热病 关节炎:基肯孔雅热、罗斯河热 Life cycle of Arbovirus 一、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virus (一)乙脑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1、+ssRNA,有包膜,二十面立体对称 2、三种结构蛋白 E (刺突)--------血凝试验 M 位于包膜的内面 C 为衣壳蛋白 3、培养:动物模型:乳鼠 细胞培养:地鼠肾-幼猪肾原代细胞 C6/36蚊传代细胞 4、抗原性稳定 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 (二)流行病学 1、传播媒介 库蚊、伊蚊及蠛蠓 2、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传染源-------家畜、家禽(尤其是幼猪) 传播环节:猪→蚊→猪 储存宿主: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并可经卵传递 3、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 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 乙脑仅分布在亚洲 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华南地区6~7月,华北地区7~8月,东北地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 乙脑呈高度散发性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2、临床特点(了解) 轻型 体温通常在38~39℃, 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 嗜睡, 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一周内恢复 中型 体温常在40℃左右,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 病程约为10天 重型 体温在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可出现呼吸衰竭, 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 暴发型 有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在短期内因中 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 3、免疫性 感染后5~7天出现IgM,2周达高峰 IgG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有保护作用) 免疫力稳定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 (四)微生物学检查 1、病毒分离 尸检或以延髓穿刺取脑组织制成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乳鼠脑内或做细胞培养,可作回顾性诊断 2、抗原检测:早期诊断 3、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测定:早期诊断 (五)乙脑的预防 灭蚊防蚊 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 人群免疫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 在流行前1~2个月开始,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2、3、7、13年加强注射一次 幼猪疫苗接种 二、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 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 传染源(储存宿主)----- 人及猴 由伊蚊传播 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山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在海南岛及广西等地均有发现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乙脑病毒相似 4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有抗原性交叉 培养及动物模型:使用蚊体胸内接种,白蚊伊蚊传代细胞(C6/36株)、地鼠肾细胞培养,新出生小鼠亦敏感 致病机制 3、临床表现 潜伏期5~8天,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 普通型登革热 发热 骨、关节疼痛 皮疹 出血 全身中毒样症状 (轻型、典型、重型)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 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