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雌性育性对穗粒数形成生物学意义研究.docVIP

小麦雌性育性对穗粒数形成生物学意义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雌性育性对穗粒数形成生物学意义研究

小麦雌性育性对穗粒数形成生物学意义研究   摘要 为了研究小麦穗粒数与小麦雌性育性之间的关系,以含小麦雌性不育系(S)的由小麦品种(系)组成的含S种质双向极端小群体和不含小麦雌性不育系的品种双向极端小群体各60个品种(系)为目标群体,以小麦基因组中42个多态性SSR为背景控制标记,用STRUCTRE 软件进行群体结构评估,并利用TASSEL 软件的MLM模型检测210个多态性标记与小麦雌性育性I.F.(国际法育性)和D.F.(国内法育性)2种表型值的关联程度,确定入选标记,再对入选标记所在的连锁群进行分析,找到与小麦穗粒数(小穗基部小花数)更加紧密关联的标记。经关联分析,在2个极端小群体里发现,小麦小穗基部小花数关联的标记共有2个(Xgwm570-6A,Xwmc776-4A);2个品种群体中与小麦穗粒数关联的标记共有2个(Xwmc25-2B/2D,Xwmc168-7A)。认为2D、5B连锁群可能有小麦穗粒数形成的遗传位点。   关键词 小麦;雌性育性;穗粒数;关联分析;双向极端群体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009-02   小麦穗粒数是产量构成的因子,小麦小花结实率、小穗结实率、结实小穗数与穗粒数的形成极显著相关,小花结实率(可表示为育性)最为关键[1]。小花结实率情况可以通过雌性育性直接反映,育性是穗粒数形成的重要基础[2]。由此,国际法雌性育性即为充分授粉下的结实率。但是截至目前,穗粒数或雌性育性形成的遗传基础尚未完全揭示。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是利用F2、F3、BC、RIL、DH等初级分离群体,对小麦穗粒数等性状QTL进行定位。本研究采用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小麦穗粒数与小麦雌性育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关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选择在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科技园内进行,试验的时间分别为2007—2008年、2009—2010年。供试材料为2个品种大群体,即小麦品种(系)260份,来自全国各小麦种植区,其构成含小麦雌性不育系XND126(S)种质大群体;260个品种(系)大群体,其雌性不育系被另一品种取代。根据表型数据,在上述群体中选择30个雌性育性2种育性值最高的品种(系),以及30个最低的品种(系)。从而分别组成60S,即???S种质双向极端小群体;60V,即品种双向极端小群体。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性状调查。按常规的密度,行距20 cm、株距5 cm播种,出苗后进行间苗,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方法,进行常规田间管理。采用2种计算方法分别对各个品种(系)雌性育性的表型数据进行统计,参照侯北伟等[3]雌性育性的方法,同时考察雄性育性,排除雄性不育的可能。各品种(系)共选择9穗取平均值,即随机选3株,每株随机选3穗,分别用国内法育性(D.F.)和国际法育性(I.F.)表示其雌性育性。   1.2.2 DNA提取。DNA提取采取CTAB 法,将各品种(系)的叶片样品分别放入在研钵中,加入液氮进行磨碎,再装入1.5 mL的EP 管中,注意不得超过EP 管的2/3。提取DNA,参照Hoisington et al[4]的步骤,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60 nm/28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值,计算DNA的浓度并分析其纯度。   1.2.3 SSR分析。SSR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源于Rder实验室[5]发表的引物序列和小麦资源网(http://)。在10 μL的体系中进行PCR 反应,其中包含Taq酶1 U和模板DNA 50 ng;引物50 ng;dNTPs 2 mmoL/L;MgCl2 2 mmoL/L;KCl 50 mmoL/L。pH值为8.3,Tris-HCl 10 mmoL/L;在Model My Gradient 上进行PCR反应。PCR扩增程序:于94 ℃预变性4 min;于94 ℃ 变性1 min,根据引物的差异,在50~60 ℃条件下退火1 min;于72 ℃条件下延伸2 min;45个循环之后,于72 ℃条件下延伸10 min;最后保存于4 ℃条件下,备用。电泳采用8%(w/v)的聚丙烯酰胺凝胶(Acr∶Bis=39∶1),DNA 条带的多态性采用银染法显色检测[6]。   1.3 数据处理   1.3.1 表型数据的分析及处理。用Excel软件对双向极端小群体中表型值最高30个及最低30个品种(系)进行双向小群体育性均值的差异分析。使用TASSEL软件[7]分析目标群体的表型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若不符合则进行适当的正态化转化。   1.3.2 目标群体中背景控制标记的连锁不平衡(LD)检测。使用TASSEL软件[7]计算LD 配对检测的矩阵图,用于观测共线及非共线位点之间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