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的爱米丽与爱米丽的我们
我们的爱米丽与爱米丽的我们
——从叙事学角度试谈《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倒下的南方贵族纪念碑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的是一个孤癣、傲慢的南方贵族后裔的人生悲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其悲剧成因有二:一,南方贵族的末落和留给后裔的负担;二,未婚夫荷默·伯隆的背叛--贵族虚荣的彻底叛碎,进而试图论证爱米丽的去世是倒下的南方贵族纪念碑这一深远主题意义.作品同时隐含着对人类自身悲剧的深入思考和揭露,以及对人类未来的震憾和启发.
内容摘要:《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A Rose For Emily》)是W-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布鲁克斯与沃伦合作编著的《小说鉴赏》(《Understanding Fiction》)中,紧接文本的第一句评论就是:“这是一篇恐怖小说。” 可是,若将《纪念》只当作一篇悬疑小说来读,未免太低估了福克纳作为20世纪“伟大的实验小说家”的实力。本文将结合结构主义与叙事学的理论,借鉴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主要依据W-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方法,尝试分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花》中“隐含的作者”问题。
在布鲁克斯与沃伦合作编著的《小说鉴赏》(《Understanding Fiction》)中,W-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被安排在“主题”一章,紧接文本的第一句评论就是:“这是一篇恐怖小说。”就其内容而言,爱米丽小姐的一生,尤其是深居寡出的老年,的确令读者不寒而栗。小说悬念设置与最后揭晓的过程,亦显得得十分沉着和精巧。
可是,若将《纪念》只当作一篇悬疑小说来读,未免太低估了福克纳作为20世纪“伟大的实验小说家”的实力。当我多次阅读这篇小说后,最初的惊恐感消失了;文本结构所蕴含的丰富的解读可能,渐渐凸现出来。
为什么这么短短几千字的小说,却仿佛包容了一个巨大的杰弗生镇,仿佛清晰地显示出了这个南方小镇的过去、现在,甚至一部分未来?如何看待身为主要人物的爱米丽,却除了买砒霜时说的四句话之外,全部靠“非她”的声音来构成她的形象?那个常常出场的“我们”是谁?“我们”是否无处不在?“我们”说的都是真话吗?
本文将结合结构主义与叙事学的理论,借鉴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主要依据W-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方法,尝试分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花》的隐含作者、叙述者等问题。
一.什么是“隐含的作者”?它与“叙述者”和作者有什么区别?
“隐含作者” (implied author) ,是布斯小说美学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具独创性的概念,即作者的“第二自我”, 小说中作者潜在的“替身。有了这样的“隐含的作者”, 作家对作品的介入方式就可以趋于隐蔽和巧妙, 就能避免那种笨拙的直接介入方式。另一方面, 对于读者来说, 当他面对含义丰富的作品——处于多种价值观念纷杂的世界中时, 他需要知道他的位置, 即“需要知道作者要他站在哪里”。而“隐含的作者”就能承担起这种引导读者的作用。
布斯提出:“我们对隐含作者的感觉,不仅包括从所有人物的每一点行动和受难中可以得出的意义,而且还包括它们的道德和情感内容。简而言之,它包括对一部完成的艺术整体的直觉理解;这个隐含的作者信奉的主要价值观念是由全部形式表达的一切,而无论他的创造者在真实生活中属于何种党派。……这个‘隐含的作者’有意无意地选择我们所阅读的内容;我们把他视为真人的一个理想的、文学的、创造出的替身;他是他自己选择的东西的总和。”
“隐含的作者”同小说的“叙述者”是不同的。“隐含的作者”是作者通过他所创造的“叙述者”和他对事件的安排及调度, 通过他写作小说的全部行为, 而投射出的他自己的形象;“叙述者”则是作品中的讲话人, 他只是“隐含的作者”创造出的多种元素之一种。平时我们阅读作品时,往往只能发现 “叙述者”的存在(像《纪念》中的“我们”,即杰弗生镇上的居民们),而容易忽略作者与“叙述者”之间尚有很大的距离。
而从作者到“叙述者”,就必须经过“隐含的作者”。“隐含的作者”不同于真实的作者:真实的作者可以在一部作品中表现完全不同于他在真实生活中所拥有的思想、信念和情感;他也可以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现不同的思想、信念和情感。而在一部作品(以《纪念》为例)中, “隐含的作者”是一种稳定的存在, 它通过“叙述者”和它所创造出的其他元素表达的一切,都是和它的自我保持一致的。
“隐含的作者”其实是隐蔽的写作态度,作者站在一个或多个比较确定的立场,选择以显在形式(即文本)表达的内容,揭示或暗示以潜在形式表达的主题。
二.寻找“声音”背后的 “隐含的作者”
按照韦勒克的观点,文学作品的第一个层面是“声音”,主要指作品的韵律、节奏等。而本文中将使用由荷兰叙事学理论家米克·巴尔在《叙述学: 叙事理论导论》中提出的“声音”概念。叙事学发展初期,理论界还没有对视觉与表现那一视觉的声音的本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