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谈四川话“拿给”
谈谈四川话“拿给”
内容摘要:四川话的“拿给”兼表给予、使役、被动,因句式演变发生了语法化,经历了给予→使役→被动的语法化过程。而普通话“拿给”却没有发生语法化。本文主要探究普通话和四川话的“拿给”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从四川话“拿给”的语法化机制入手,运用历时择一原理对这一差异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四川话 拿给 语法化 择一机制
一.四川话的“拿给”
四川话的“拿给”可以表示给予、使役、被动多种功能,投射到历时层面则反映了各功能的演化顺序,呈现出语法化的过程。
1.给予义
“给予义”是四川话和普通话“拿给”共有的义项,都相当于普通话的“给”,并且在分布特征上也基本相同。通过对搜集到的语料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给予义的“拿给”最常见的句式是:把+NI+拿给N2+V,如:
又把桌上纸包着的一根好象银子打的长把羹匙拿给他看。(李劼人《死水微澜》)
把提案拿给国务院审改。
由于前后语境的影响及表达简洁的需要,可以仅使用这一句式的一部分,如:
A 把N拿给乙:把书拿给我。
B N拿给+乙:书拿给他。
C N+拿给+乙+V:钱用不完拿给老娘买衣服嘛。(四川话吧)
D 甲+拿给+乙+N+V:他拿给我一沓多厚的材料看。
以上句式对四川话和普通话都适用,不难发现“拿给”后面必须接名词,也就是说“拿给”的对象必须出现。
2.使役义
蒋宗福在《四川方言词语考释》中对“拿给”的解释是: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让。如《蜀籁》卷一:一条路都不拿给别人走。此谓一条路都不让别人走。
可见,“拿给”的使役义主要是容让型的弱强度使役,相当于普通话的“让”。四川话“拿给”表达使役义时,主要使用“拿给+N+V”的结构,其中的V多为单音节动词。如:
那么重的包,你莫背了,拿给他背。
包包包包散散,不拿给外婆看看见。(童谣)
使役义的“拿给”在四川话中使用频率并不高,一般用祈使或命令的语气。
3.被动义
“拿给”是四川话中比较强势的被动标记,使用频率仅次于“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解释到:拿给谓方言,犹被。
该拿给老虎吃的人,不论你走中间,它都会衔你去的。(艾芜《山野》)
综合搜集到的其他语料,“拿给”表示被动的主要句式为“拿给+N+VP”,VP是述宾短语或述补短语,但也有少数使用光杆动词的情况,如:
都拿给人家笑死了,还不检点点儿。
她要他脱下身上的衬衣,免得背上那一片布拿给席子擦烂。(《艾芜短篇小说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拿给”后面的施事必须强制性出现,但这一施事既可以是有生,也可以是无生。如例句中的“席子”就是无生命的物体,这一用法正好证明四川话“拿给”的语法化程度已经很高。
从语义上看,“拿给”表示的被动义感情色彩偏于中性,左福光(2005)认为“拿给”句既可以表示拂意又可以表示称心。如:
头等奖拿给李大爷摸起去了。头等奖被李大爷抽中了。(四川话吧)
他拿给蜂子咀倒了。他被蜜蜂蛰了。
前一个句子表示积极的意义,后一个句子表示不愉快、不情愿的意义。甚至还可以在一个句子里表示两种感情,如:
自行车拿给小王骑坏了,后来又拿给老王修好了。
二.四川话“拿给”的语法化
1.“拿给”的历时演变
“拿给”在四川话和普通话中都存在,但不管在普通话还是四川话中,“拿给”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从这一词语的构成来看,是由持拿义动词“拿”和与格介词“给”复合而成。
在“拿给”合并之前,“拿”和“给”是独立发展的。何洪峰(2005)认为“拿”字的介词功能大约始于元代。作介词的“拿”可以引进工具、材料、对象、施事、依凭等。由此可见,普通话中单独使用的“拿”并没有给予、使役的动词义,以及被动的介词义。但在不少方言中,“拿”发展出了使役、处置、被动义,如:
陕西商县张家嫄:把奈本书拿来拿我看一下。(使役)
山西襄汾:他拿狗咬了。(被动)
何还指出,还有多音节的带“拿”的介词,其形式及语法意义跟“拿”都有关系。如湖南湘乡的拿狭、四川的拿给。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语感,四川话中单独的“拿”和普通话一样,也没有使役、被动的用法。因而何洪峰认为多音节带“拿”的介词其形式及语法意义与“拿”有关系的观点,笔者并不认同。至少在四川方言中,“拿”本身不具有使役、被动义,也就无法通过感染将这些意义和用法扩展到“拿给”上,那么是否是“给”的原因呢?
“给”的出现比“拿”要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给”字表“给予”的用例。在清代发展出“让”和“被动”的用法。
而在四川话中,“给”可以作动词,表示给予和使役;作介词,引进对象;作连词,表示联合。不难发现,“给”没有表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版)初级数独题目题(后附答案).docx VIP
- 2025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解读及更新.pptx
- 标准图集-16CK208-装配式室内管道支吊架的选用与安装-参考图集.pdf VIP
- 系统性红斑狼疮(共44张PPT).pptx VIP
- 医药代表试用期转正述职报告.pptx
- 大学宣传部工作计划.pptx VIP
- 智能世界2035报告.docx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 中国地理空白图(政区、分省轮廓、地形铁路空白图.doc VIP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9月联合考试“对雷军三句话的思考:追赶者、同行者、识风者 风起时,走在路上”审题立意及范文-2026年高考语文各地名校模考卷作文导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