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广讲坛上靓丽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广讲坛上靓丽人生

农广讲坛上靓丽人生   人物档案:温平,女,45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5年7月毕业于烟台农业学校多种经营专业,同年8月分配至山东省招远市农广校。工作至今,先后任教师、课题组长、培训科长、副校长。从教18年来,她共完成农民培训课题研究8个,两次荣获全国农广校系统教学能手,4次被山东省农业厅授予“教学能手”,2006年被烟台市授予“优秀科技服务工作者”,2008年至2010年,两次受到招远市委市政府嘉奖,一次记三等功,2011年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先进个人”。   温平,一个读起来轻柔平和的名字,一名温文尔雅的传统女性。然而,走近温平的生活,感受温平的人生,却发现她无时不流露着性格的倔强、对事业的执着和永不满足的求知渴望。   “要送给农民朋友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1995年8月,年仅26岁的温平带着无限的憧憬走进招远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本以为等待她的是办公室的行政工作,可上班的第一天,她就被校领导安排随老教师讲课,内容是如何防治地瓜的腐烂病。   “我们是农业广播学校,怎么还要下去讲课?”   “是的,我们必须走下去,农村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准备什么。”   “这不是有点……”   对于学农而非教育专业的温平来说,要胜任这份工作,就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他们能行,我就一定能行。”农民出身的温平展露出了性格倔强的一面。从此,每次有授课任务,她就主动随行;每次有课题研究,她就主动参与;每一次下乡,她都要在备课笔记上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授课的得与失,农民的需与求,18余年的时间,她撰写的各种授课材料多达200余万字。   2006年,招远果业推广“集约化矮化栽培模式”,需要果农砍掉往日的密植果树。可在阜山镇万家村,一提到这个话题,便遭到20多位果农的质疑:“好好的果树就毁掉,那不是胡来吗?”接受技术推广任务的温平见状,便立即对农民进行技术及前景分析:推广这一技术,目的就是要增强果树透光性、通风性,促进果树光合作用,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果品品质。传统郁闭园的产量要高一些,可产量高不等于高收入,现在优质果跟普通果的差价很大,一级果大约在两块钱左右,普通果仅卖一块四、五……科学的分析很快赢得广大果农的认可,不久,该村的300多亩传统果园全部实现了技术改造,在之后两年多的时间,招远的郁闭园改造达到了10万亩。而这只是温平努力推广农业新技术的一个成功范例,18年来,由她介绍推广的农业新技术多达20项。   在积极求学的同时,温平还在授课上下功夫,她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授课的艺术性、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从于丹讲授的《论语》、余世维的《成功经理人讲座》到易中天的《品三国》,她将其中的艺术充分运用到授课实践中。任教18年来,温平先后承担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现代农业创业指导等30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赢得了广大农民及同行的一致赞誉。   “我们的使命就是服务农民”   为扎实推进培训工作,温平一有时间便带领培训教师进村入户,了解农民的生产经营状况和需求,“忙时个别指导,闲时集中培训”。农忙时节,她到田间地头、果园农舍为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农闲时节,她就与培训教师一起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培训需求,编制培训授课提纲,趁机进行政策理论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指导。考虑到农民兄弟的作息规律,她时常在中午时间进村为农户送去新杂志、报刊,晚上则根据各村农民的需求安排相关的技术讲座。温平说,“这样做,主要是不想打扰农民朋友的正常生产。”   2004年7月16日傍晚,温平与两个同事随车赶往夏甸镇臧家村。按照事先安排,晚上将传授大棚草莓的种植、管理技术。周边四个村的160多名农户将聚集臧家村进行集中培训。正在温平与大家探讨培训课程之时,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见雨势太猛,司机与两位同事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温平:   “温科长,我们还去吗?”   “去,一定要去,上百人等着我们呢。”   车子很快告别了公路,踏上泥泞的山路。不巧,入村之路刚刚修整翻新过,经过大雨的浸湿,一步一个泥坑。见如此路况,司机立即停下车子:“温科长,前面过不去了,只好委屈一下你了。”   看着已变成水帘的车窗,温平二话没说,拿起一块塑料布包裹好提包及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下车急匆匆地消失在雨雾之中。两位犹豫不决的同事见她如此坚定,也随之跟了上去。待他们赶到村委大院,身上的衣衫早已被雨水浸湿,脚上的皮鞋也变成了水靴、泥垛。见顶风冒雨赶来的温平老师进门,上百名农民情不自禁地全体起立,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十几年来,温平就是凭着这样一腔热情、一份责任,不停地穿行在招远14个镇办区的700多个村子中。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年来,她走的路程多达80000公里,先后培训职业农民5000多人,现场指导达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