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预防控制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革热预防控制课件

登革热防制概 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区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1779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先记述了一组有关关节疼痛和发热的疾病,称之为关节热。后来不同研究者又命名为破骨热和公子热等。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目前尚无特效药和针对疫苗(疫苗已在部分国家试验)。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控制监测病原学登革病毒原属B组虫媒病毒,现归入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黄病毒属包括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罗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等。登革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已知四个血清型:DEN-1、DEN-2、DEN- 3和DEN-4。基因分型DENV-2也分为5种基因型:Ⅰ型即加勒比、南太平洋、中美洲及拉丁美洲株;Ⅱ型即亚洲及西太平洋株;Ⅲ型即亚洲及加勒比株;Ⅳ型即亚非地区株;Ⅴ型即非洲株。 DENV-1分为5种基因型:Ⅰ型即美洲、非洲、东南亚株;Ⅱ型即斯里兰卡株;Ⅲ型即日本株;Ⅳ型即东南亚、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墨西哥株;Ⅴ型即中国台湾、泰国株。 登革病毒DENV-4分为2种基因型:Ⅰ型即菲律宾、泰国和斯里兰卡株;Ⅱ型即印度尼西亚、塔希提岛、加勒比群岛及中南美洲毒株。DENV-3分为4种基因型:Ⅰ型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太平洋株;Ⅱ型即泰国株;Ⅲ型即斯里兰卡、印度、非洲、萨摩亚群岛株;Ⅳ型即波多黎各、塔希提岛1965株。 理化特性-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保存登革病毒。在4℃条件下,患者的血清可保持数周的传染性。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以灭活登革病毒对脂溶剂敏感(如乙醚、氯仿、丙酮、去氧胆酸钠等),可破坏病毒的包膜,使其失去感染性。常见消毒剂酒精、碘伏、碘酒、紫外线、过氧化氢、甲醛、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均可灭活病毒。传染源主要传染源登革热患者: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内 隐性感染者非人灵长类:黑猩猩、长臂猿、猕猴其他野生动物:蝙蝠传播途径主要经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在实验室可能会通过气溶胶传播。传播媒介埃及伊蚊是世界上大多数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主要传播媒介,但在我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杭州市目前只发现白纹伊蚊。 国外已证明为登革热媒介的蚊类还有赫布里底伊蚊、波里尼西亚伊蚊、盾纹伊蚊和中斑伊蚊但主要分布于南太平洋岛屿,其媒介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奥巴伊蚊、科克伊蚊、哈氏伊蚊、伪盾伊蚊、罗图马伊蚊、汤加伊蚊、白雪伊蚊也被视为可疑媒介。白纹伊蚊的生物学参数参数值参考文献年均最低温11℃Kobayashi et al,2002;Hawley, 1998适宜温度下限20℃Knudsen, 1995;Knudsen et al, 1996;Mitchell ,1995适宜温度上限27℃Nei et al, 2005年均最高温30℃Hawley,1998积温980℃·d(12℃)Hawley, 1988;Hanson ,1995一月均温 -5℃Nawrocki and Hawley,1987年降水量400-4000mmKobayashi et al,2002;Knudsen, 1995易感人群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由于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较长时间甚至终生。 白纹伊蚊 生境静止时姿态体色鳞片 埃及伊蚊白纹伊蚊1-2 天孑孓蛹卵 4-5 天2-3 天7-10天白纹伊蚊的生活周期 伊 蚊库 蚊按 蚊登革热传播过程外潜伏期:8至10日病前1天至病后5天带病毒蚊健康人群内潜伏期:3至15日常见为5至8日患者/感染者登革热流行过程示意图传染期 蚊子吸食/获取病毒病毒在体内繁殖8-10日,再吸血传播病毒71510-1052030二代病例平均发病日指示病例发病当登革热疫情发生时,要控制登革热的蔓延,必须在疑似病例出现后立即进行预防控制工作。如错失时机或预防控制工作不到位,导致二代病例发生,感染人数将会呈现几何级增加,造成疫情迅速蔓延。二代病例发病登革热流行预防关键时期中国白蚊伊蚊地理分布(2006)中国埃及伊蚊地理分布(2006)中国登革热风险图流行季节热带、亚热带地区可常年发病,但主要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与蚊媒密度高峰一致。东南亚3-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巴西4-5年出现一次发病高峰。全球登革热流行形势过去50年来,登革热发病率增加30倍。每年估计有50万登革热严重病例需住院治疗,很大一部分比例为儿童,2.5%的这些感染死亡。当前,登革热发生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带,多在城市和半城市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