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山育林理论基础.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封山育林理论基础

我国封山育林理论基础   摘 要:文中概述了封山育林提出的背景,详细阐述了相关的一些生态学理论,并论述了这些理论如何在封山育林的生产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近自然理论;限制因子原理;森林演替理论;生态位理论;封山育林   进人21世纪,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水患频繁发生、水资源短缺的地域迅速增加、生物多样性衰退等现象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而森林质量下降是导致上述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现实,我国有效地实施了6大林业工程。封山育林作为6大林业工程之一,因投资少、技术简便、适用性广等特点成为天然林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技术措施。   1 封山育林的概念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条十分重要途径,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有封山育林的习惯,2000多年前就有实践和记载:《吕氏春秋·审时篇》“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天即环境,环境哺育的植物才是最适者;《管子·轻重已篇》:“毋斩大山,毋戮大衍”,就是不要破坏生态环境;《齐民要术》中有“顺天时,量地力”之说等等。封山育林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中的定义为:以封禁为基本手段,促进森林形成的措施,即把长有疏林、灌丛或散生木的山地、滩地等封禁起来,借助林木的天然下种或萌芽逐渐培育成森林。随着封山育林研究的深入,封山育林被定义为通过研究森林顺向演替规律,采取积极的人工干预措施,促进其顺向演替,使森林植被从初级向高级演替阶段发展。封山育林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封山育林单指在无林地(不包括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部分非林地上育林、育灌、育草;对人工造林(含飞播造林)、现有林分进行封禁的保护措施称为封山护林;广义的封山育林还包括封山护林。   2 封山育林的理论体系   2.1 近自然理论   近自然林业起源于德国。近自然林业的核心在于,要考察现有的森林,对在考察中的森林加以细心缓和地调控。由此可见,森林抚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普及森林抚育时,必须明确其另一个核心思想认识,森林抚育是在总体过程上把握森林。要在周围环境中,并结合周围环境来培育全部生命物质。近自然的森林抚育特别重视适地的树种选择,生命物质的结构及其功能,以便在抚育中利用一个树种或树种总体所预期具有的反应能力。近自然林业的全部因素都是森林抚育的组成部分。从生态上看,干扰森林,可理解为森林生态系统中闯入了外来者,它要损害森林生态系统。尽管我们需要它,其作用还是妨碍性的。因此,不论干扰是物理式的、方法论式的或是技术式的,这些外来者都要抱着抚育的想法“植入”进来。这样自然的反抗才会弱一些,费用才会低一些,生态上的妨碍性才会柔和一些,物质成果才会更有利一些。   2.2 限制因子理论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有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系统的生态限制因子强烈地制约着系统的发展,在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同时有多个因子起限制作用,并且因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   我们在封山育林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影响封山育林成果的各种生态因子,找出其中的关键因子,对其进行人工措施,改变其限制作用,才能得到预期的封山育林效果,而且,明确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有利于封山育林的设计,有利于技术手段的确定,并可缩短封山育林生态恢复所必需的时间。   2.3 森林演替理论   森林的发展和衰败变化都有它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就是森林演替。按森林演替的性质和方向,分为森林群落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影响森林演替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方面。目前引起森林演替的原因,大部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如原有森林群落遭到人为干扰破坏,就会发生逆行演替。若人为干扰强度大,并反复产生,就会使林地自然环境恶化,最后出现荒山,裸地。这就是森林群落逆行演替的规律。相反,如原有森林群落遭到一次或两次破坏,只要停止继续破坏,或经过人为封禁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就会产生进展演替。这就是森林植被群落正常演替和发展的自然规律。这个自然规律的关键,就是要制止森林继续遭到破坏,使之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封山育林就是认识和利用这个自然规律,把遭到破坏后留有的疏林、灌丛和荒山迅速封禁起来,除了使它免遭继续破坏,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外,又施加人为的补植补播,防止火灾等育林措施,来加速森林群落进展演替过程,从而达到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目的。   2.4 生态适宜性原理和生态位理论   2.4.1 生态适宜性原理。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