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衡水湖湿地对降水量影响初步研究
衡水湖湿地对降水量影响初步研究
摘要:以衡水湖及周边24个雨量站1974年-2010年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分别计算了湖区、10 km半径影响区、10~20 km环形影响区、20~30 km环形影响区的平均降水量,据此对衡水湖湿地的降水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降水形成机理探寻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由近及远降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反映了衡水湖湿地对周边区域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湿地;区域气候影响;降水量变化;衡水湖
中图分类号:P343.5;P45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
大型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和物质交换,即湿地自由水面和茂密植被通过蒸发蒸腾使水汽进入大气,部分水分以降雨的形式返回地表,从而改善当地的湿度和降水量[12]。大型湿地因其丰富的水汽和热量资源而对区域气温、降水、蒸发等天气气候要素特征产生影响[34]。由于水陆地表性质的不均匀性,导致地表的热力差异,影响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分布,对积云和降水的形成等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5]。目前,关于湖泊对降水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譬如,在北美,许多气象学家应用探空、雷达、卫星云图、地面观测等各类综合资料以及数值模式,采用统计分析、诊断、数值模拟等方法,从天气、气候角度针对五大湖和大盐湖等大型湖泊的湖效应降水开展了包括环流背景、物理过程、影响因素、预报指标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67]。而在国内,由于缺乏必需的观测资料和技术方法,对大型湿地对天气影响的研究工作开展甚少[811]。
本文选择河北省衡水市的衡水湖作为研究区,利用衡水湖及周边24个雨量站1974年-2010年的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湖区及其周边不同范围的平均降水量,分析衡水湖湿地的影响范围与规律。
1研究区概况
衡水湖为黑龙港流域冲积平原冲蚀低地带内的天然湖泊,具有草甸、沼泽、滩涂、水域、林地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生境,是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华北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典型代表。目前水域面积7 500 hm2,分为东西两湖,平均水深3~4 m,蓄水能力1.88亿 m3。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内陆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1213],总面积18 787 hm2,位于东径115°27′50″-115°41′55″,北纬37°31′40″-37°41′56″之间,海拔18~25 m,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7 ℃,年降雨量518.9 mm[14]。
2研究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蒸发与降水两种气象要素,来探讨衡水湖的降水影响规律。由于1994年以前衡水湖时有干涸,1994年引黄入冀开始后蓄水才有了保证,因此使用的蒸发资料选取的是衡水湖附近衡水实验站和冀州站1994年-2010年共17年的数据。首先,利用标准的E601蒸发器计算水面蒸发量,然后取两站蒸发量的均值作为衡水湖水面蒸发量。由于衡水湖每年水量不同,水位变幅较大,计算时以月为单元进行计算,以每月的平均水面面积与月平均蒸发量进行计算。1994年-2010年蒸发量计算结果见表1。
降水数据利用的是衡水湖及其周边24处雨量观测站点资料,来源于历年整编后的汛期降水成果,资料系列为1974年-2010年共37年。首先以衡水湖中心为圆心,以10 km、20 km、30 km为半径,将衡水湖及周边区域分成湖区、10 km半径影响区、10~20 km环形影响区、20~30 km环形影响区,见图1。然后,利用泰森??边形法分别计算各分区的面平均降水量。参与计算湖区面平均降水量的站点有2个(衡水湖站和冀州站)、10 km半径影响区面平均降水量的站点有6个、10~20 km环形影响区面平均降水量的站点有15个、20~30 km环形影响区面平均降水量的站点有19个。
综合分析影响降水的各项因素,20世纪70年代衡水湖周边河渠汛期水量较多,衡水湖东边的盐河故道、北边的滏东排河及西边、南边的坑塘汛期水量较多,使得衡水湖水面蒸发实际面积增大,10 km半径影响区面平均降水量和湖区面平均降水量接近。
3.2影响机理分析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形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地面坡降不足四千分之一,研究区域及附近没有山脉、森林分布,也没有海洋等大的蓄水体分布,以衡水湖为中心由近及远分区,影响降水的地理位置、气旋台风的路径、地形、森林对降水的影响因素微乎其微。所以可以认为衡水湖蓄水,大量的水面蒸发,对促进水分的内陆循环有积极作用,使附近降水量增加1.7%~4.1%。
20世纪80年代初期衡水湖蓄水没有保障,湖区周边河渠坑塘陆续干涸,湿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