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南阳汉代画像石粉本流传三个路线
论南阳汉代画像石粉本流传三个路线
【内容摘要】在新石器时代至汉代,河南南阳始终是中原一带极其重要的工艺美术制作重镇。根据现存文献和考古材料,南阳汉代画像石粉本流传有三个路线,一是向西南巴蜀地区传播,影响巴蜀汉代画像石制作;二是向东南传播,影响南朝陵墓天禄、辟邪雕刻;三是向河西一带传播,影响敦煌壁画创作。
【关键词】汉代画像石 粉本流传
河南南阳汉代画像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起于昭宣至平帝、孺子,中期为王莽至东汉早期,晚期为东汉中期至东汉晚期。在这漫长的250余年中,南阳的汉代画像石不断发展着,在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执政的前后时期,是南阳贵族数量最多的时期,同时也是汉代画像石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结束,据现在的考古发掘,应在灵帝以后,究其原因,应是黄巾大起义时期汝南黄巾军扫荡了南阳的地主豪强???力,以至于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建造耗财费时的画像石墓。那么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终止之后,或者说在南阳汉代画像石兴盛的过程中,南阳汉代画像石的粉本是否流传到其他地域?如果留意中国美术史,会发现一些关于南阳汉代画像石粉本流传路线。根据现存文献和考古材料,可以看出主要有三个路线。
在谈三个路线之前,笔者先对南阳汉代以前的南阳工艺美术传播路线做简单梳理。
在新石器时代,南阳人就发现了独山玉矿藏并开始开采和制作玉器。南阳黄山遗址就是一个显著例子。南阳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1959年1月,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遗址北部和西南部进行了试掘,出土了玉器5件,计有玉铲、玉凿、玉璜等。经有关部门鉴定,全部为独山玉制品。依据伴出陶器的特征,该遗址可能是一处仰韶文化遗存。①《中原文物》2008年第5期刊登了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发表的《南阳黄山遗址独玉制品调查报告》,该文中提到,此次黄山遗址调查采集的玉制品十分丰富,其中有打剥玉器159件,磨制玉器192件,线痕及切割痕玉器34件,打剥玉器与玉料5件。②另据现有资料显示,内乡茶庵、社旗潭岗、南召李村、新野凤凰上遗址,均发现了同时期的独山玉铲及其他玉制品,这一情况说明独山玉铲不仅在本部落农业生产或更重要的活动中使用,而且在更大范围内具有使用和交换的价值。新石器时代黄山遗址很可能是唐白河流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独山玉加工场。③通过这个遗址的发掘与调查,在新石器时代,南阳这一地域的工艺美术制作已经具有一定区域的影响,从目前发现的资料来看,至少在南阳地区之内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工艺美术的制作活动,其实已经显示以南阳黄山为坐标,影响着方圆数百里之内的工艺美术创作。
至殷商时期,南阳的独山玉制作依然在继续,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大量南阳独山玉就是一个显著的证明,当时作为商王朝的贵族,使用玉器不仅要质地优良,做工也应一流。在妇好墓中大量使用南阳独山玉,其实是对南阳独山玉制作水平的认可。由此也可以推断,南阳独山玉制作在这一时期依然是如火如荼地进行,工艺美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这里的工匠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赞誉,商王御用之器也在此处制作。
南阳不仅是玉器制作的重镇,在其他工艺美术制作方面也不逊色。周成王时,封熊绎于丹淅之地,建都于丹阳(今南阳市淅川县),现今发现了大量精美的楚国早期青铜器。其艺术工匠来自何处?首先从周边工艺美术制作活动来看,南阳独山一带一直是工艺美术匠人的聚集之地,南阳距离丹阳约100公里,这样近的距离,南阳一带的玉器制作匠人到丹阳从事各种各样的工艺美术制作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况且南阳对当时人们来说是历史悠久的玉器制作加工场,其艺术匠人闻名遐迩。所以,在西周至东周初期,楚国的青铜器等工艺美术制作与南阳独山玉制作关系密切,这之间的工艺美术工匠交流频繁,在利益驱使下,大量南阳玉器制作匠人到丹阳去进行工艺美术创作就不难理解了。这些事例均说明一个问题,南阳一带从新石器时期到周代一直聚集着一批精良的绘画或工艺制作的匠人。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其后的历史变迁中,楚国迁都于郢,其政治、文化、艺术也随着迁移,大量的南阳工艺美术匠人随之南下。在楚国灭亡之后,尤其至西汉时期,南阳经济不断崛起,楚国故都一带的工艺美术匠人北上,这些工艺美术匠人,应该有大量的南阳工艺美术匠人的后裔,他们把当时故楚的工艺美术粉本又带到南阳。所以,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存在大量的楚国文化元素就不难理解了。
上述是对南阳汉代画像粉本的历史演变进行的简述,汉后楚式美术在南阳停留一段时间后又向巴蜀、东南、河西一带传播。
一、向西南巴蜀地区传播。早在西汉末年,也就是南阳汉代画像石流行的初期,由于战争缘故,一大批中原人向长江流域,尤其是向巴蜀地区迁徙。后来在南阳汉代画像石制作如火如荼之时,黄巾起义爆发,又有大批南阳人进入蜀地,这种大批人的迁徙,不仅是转移了居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