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译者主体性及其“镜”到“灯”角色转换意识
译者主体性及其“镜”到“灯”角色转换意识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从意识和译作与原作的关系看译者的主体性地位,提出了译者角色的变化,译者从简单的复制者变成了作品的理解者,创作者和演绎着,真正实现其从 “镜” 到 “灯” 的角色转化。
关键词 主体性 镜 灯 理解 创作 演绎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Role Transformation
Consciousness from Mirror to Light
ZHANG Linna
(Dal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52)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ciousness and translated and the original work to look at the subject of the translator, proposed changes in the role of translator, translator from a simple person who copied becomes a person who understand, create and interpretation of works, realize it from the mirror to light character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subjectivity; mirror; light; understand; creation; interpretation
1 翻译的主体性
翻译的主体性,就是译者在输入语与输出语的转化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主体性包含着受动性(即原作者的语言知识、美学观念,目标读者的期待阅读水准,审美要求以及译者自身文化素养,知识构成)、为我性(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包括翻译中体现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而主观能动性是主体性最为突出的特征。基于对这种主体性的理解,译者主体性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文本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性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即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是翻译者将自己的才情学识倾注到作品中,将其重新呈现的一个过程。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文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内容,不忽略原文的价值,但是译者主观能动性即译者的本身对文化理解的主动性会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痕迹。有的作家翻译的作品因为自己文化的局限,翻译出的作品略有瑕疵。丧失了原来的文采。但有的作??将主体性发挥到极致,例如汝龙翻译的契诃夫作品,专业到了极点的。汝龙在1952年他就出版了25卷本的契诃夫作品选集。契柯夫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悲天悯人,忧伤的基调是任何人翻译不出来的,汝龙还写出了许多诙谐绝妙的短句。
1.1 从意识看译者主体性
在某部文学作品中,有 “scholar”一词,原意是“学者”,译者把它译为“老学究”,学究是中国特有的词汇,用这个词广大的读者一下子就能理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而这种传达通过译者的笔得到完善。译者总是按自己意识中留下的痕迹来决定自己的翻译流程和翻译作品,并在其译文中留下自己的价值取向。
读者意识是译者主体性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每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都有一个目标读者群,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的期望不尽相同。比如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作品,可能会吸引一些心理学者,一些作家,一些对人性感兴趣的读者,以及一些为了了解俄国文化以及消遣读者。从一定程度上讲,翻译是一种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译者就有他心中潜意识的潜在读者。译者为了充分实现其翻译的价值,使译作在译人语文化语境中得到认同或发挥特定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必然铭记其潜在读者的期望与审美取向,从而决定具体的翻译方法。
1.2 从译作与原作的关系看译者的主体性
译作虽然与原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已不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译出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它同时具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和价值,成为翻译者多元文化中的新成员。好的译文将得到大家的认可,被赋予新的生命意义,成为众口皆碑的好作品。比如钱诚翻译的布尔加可夫,草婴翻译的托尔斯泰, 汝龙翻译的肖洛霍夫。
译作的生命是译者赋予的,“译者不仅能赋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