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在前门京味儿尹智君担当与放下
家在前门京味儿尹智君担当与放下
尹智君说:“我的志向很大呢,就是总有一天,我会开一个十平米八平米的小茶馆,没事儿跟人喝喝茶,聊聊天儿,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
帝都北京,一向是上演传奇的地方。前门楼边儿,一溜烟儿的胡同四合院,人间烟火,寻常巷陌。然而,市井之地,却因了一座紫禁城而变成了全中国最繁华的市井,守着皇家气象的寻常巷陌,就再也不是普通的寻常巷陌了。
1
她是这寻常巷陌里土生土长的一个。自小和邻家的孩子一起淘气,一起走街串巷,贪玩好胜。关于她童年的轮廓,最清晰的莫过于电影《大碗茶》的那些镜头,她是尹盛喜家那个总在做作业的小女孩儿,她是尹盛喜的女儿,她叫尹智君。
在以她父亲为原型的电影《大碗茶》的首映礼上,尹智君站在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的身边,小小的,像一个女儿一样依偎在那里。刘兰芳先生和尹盛喜先生应该是同时代的人,曾几何时,尹老先生是最高级的票友,字正腔圆,板眼流畅。如果不是一个大碗茶的生意改变尹老先生人生轨迹,他的梦想,也许只是守在自己的四合院里,艺不离身,人不离艺,就像他所崇拜的那些表演艺术家一样。世事无常,一杯茶,将老先生引向了另一个嘈杂而又完全不同的人生。
尹老先生的后半生,和老舍茶馆的前生紧密相连。当然,那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而是许多人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时代的故事。当初的热心肠,拯救了一批上山下乡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创业波折艰辛,有许多许多过不去的坎,也有许多许多不得不挺身而出的事儿。接下来,因为政府的支持,老舍茶馆开始逐步走向正规甚至繁荣。大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老舍茶馆就再也不是那个路边大棚的摊位,也不是胡同里小小的门脸儿,而是前门楼边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一块金字招牌。
尹智君就是在那个时候进入老舍茶馆的。“这茶馆里的什么活儿我都干过。”她说:“我做过领位员、服务员……很长时间之后,我才进了办公室。”
2003年是老舍茶馆发展历史上很特殊的一年。那一年的6月,66岁的尹老先生与世长辞。
翻阅2003年的新闻,我们找到这样几行字:“老舍茶馆”创始人—北京大碗茶商贸集团公司总经理尹盛喜,6月30日零时48分因病辞世,沉浸在悲痛中的“老舍茶馆”员工们,当天就在前门箭楼西侧茶馆二楼精心布置了灵堂。20多年前,尹盛喜靠卖二分钱的大碗茶起家,创办了北京大栅栏贸易公司。之后,“尹头儿”贷款1000元,带领20多名待业青年在前门大街摆起了茶摊,只用三年的努力,赢利就达200多万元,并拥有了百货、服装、珠宝玉器等14个营业部,职工达到了500余人。
单看这几行字,我们也许该为尹盛喜的继任感到欣喜,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家底儿,无论谁接了这个摊子,在前门这样天时地利的地方,只要按部就班地做就是了。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其实,早在几年前,尹盛喜先生开创的这个以服务大众,解决就业为目的的茶馆在新的世纪遇到了很多新的坎儿。是啊,大栅栏贸易公司能有多大的盘子呢,就有500多员工,一看就是人浮于事。再加上一个“非典”,老舍茶馆门前鞍马寥落,行人稀少。整整几个月,老舍茶馆的生意跌到了谷底。
尹智君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走马上任的。回想那个时候,尹智君只提到两个字:压力。确实,尹智君的压力太大了,“尹头儿”曾经是那么辉煌的一个人,她不能让老舍茶馆毁在她的手里。但是,她又深知热心肠的“尹头儿”其实留下了很多经营上的隐患,多少因为情面不能做的事儿,她现在都必须得做。按她的话来说,她必须对老舍茶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体制的根子里进行改革,伤筋动骨,在所不惜。
接下来的六七年,尹智君一直在重整河山。那时候,属于老舍茶馆的地盘只在三楼,一楼有餐饮店,二楼有银行营业厅。最让尹智君挠头的就是一楼那家餐厅,生意半温不火,屡欠外债,一到债主追上门来,老板就闪人了事,而那些债主们往往就堵在老舍茶馆门口不走。
“他们欠你的钱,你干吗来找我呀?”尹智君问。
“他们跑得了,老舍茶馆跑不了,也不会跑。”
说起这些,尹智君哭笑不得。
于是,重新把这些店面盘回来,就成了尹智君不得不做的事儿。“不盘回来不成啊,我怎么能允许老舍茶馆门前天天有人闹事儿呢。”于是,谈判、打官司、重新签合同,对于尹智君来说,那段日子里,她连做梦都在想主意。更要命的是,她还得负责日常的经营和管理。许多不合适的老员工被她不留情面地辞退了,而新的人手还没上来。
“有时候连一根筷子都得我来操心,你们信不信?”尹智君说。
2
当我们在2013年的早春走进老舍茶馆的时候,发现这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
老舍茶馆的一楼,现在仍然是餐厅,只不过这里的餐厅再不是前些年不温不火的餐厅,而是一个客人穿梭不息的茶餐结合的餐厅。非饭点的时候,这里有茶,从几十块钱到一百多块的茶品都有。对面有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