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解答题
《论语》答题
1、1.5中孔子谈到治国原则,下面这段话里,孔子对执政者又提出什么要求,跟上面语段的相同之处。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答:要求:执政者要西安与老百姓,领头去干并且要勤劳,这样会使老百姓勤劳而不懈怠。
相同之处:要求执政者要严肃认真的办理国家各项事务,恪守信用。执政者以身作则不懈怠。
2、“和”是孔子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具有什么特点。
答:“礼”的运用以和为贵,但又不能为和而和,要用力来制约它。
3、孔子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结合语段2.1及2.3谈理解。
答:①翻译:君子的道德教化像风,小人的道德教化像草,草上的风必然会把草吹倒。②理解:要求执政者用到的力量来教化百姓。
4、结合语段2.5和下面语段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做到了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
答:①翻译:有好脸色很难,有事情儿女替父母做,有酒饭,父母先吃,难道就叫做孝顺了么?②孔子意在说明孝要在不违背礼教规定的前提下,不仅停留在物质和行为上,要诚心诚意孝敬,长久保持和颜悦色。
【链接】色难在哪里?答:时刻保持对父母和颜悦色,不能无礼且要谦逊。
5、孔子的孝悌观。
答:孝之人,不好犯上,不会作乱,求根务本,为人实在。
6、语段3.8中,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什么道理?
答:外表的礼节形式同内心情操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同不洁白就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7、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
答:富贵必须通过正当手段和途径获取,这样才符合仁德。
8、孔子特别强调养成个人的仁德情操,概述下面选段的观点加以评述。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答: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打到仁的境界。
9、结合选段5.6和下面语段,你认为孔子提出什么主张?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2.19
答:选用正直的人纠正各种错误的东西。
10、孔子为什么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都算不上“仁”人?(5.19)
答:令尹子文忠于君主,算是尽忠。陈文子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但孔子认为“忠”仅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仅有忠和清高是不够的。
11、结合选段6.4和下面选段,你认为这两段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有什么相通之处?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6.5
答: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急需”,要救济贫困,孔子主张仁爱,但也要注意把握分寸到适度,周济他人应该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12、结合语段6.8与下面语段,谈谈孔子对仲由和冉求的评价。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11.24
答:这俩个人都是普通臣子不是大臣,但他们都具有做官的才能。孔子认为仲由做事果断、干练,符合从政的一个重要的素质。而冉求能够具有艺术上的才能,这符合孔子音乐教化的思想。
13、结合选段,你如何理解孔子的文质思想?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答:因为儒家对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不是大夫,没有家臣,孔子反对学生们按大夫的礼为他办丧事是为了恪守礼的规定。
18、结合语段10.5和10.7分析下面语段,简述孔子是怎么样的人。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答:孔子极其遵从礼,并且身体力行,从小处做起,从细节做起,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19、孔子说:“席不正,不坐。”选段中10.8,只有“割不正”与饮食卫生无关,孔子为什么也将它列入“不食”的行列?简要分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答:“割不正”不食是孔子对疱者失礼行为的不言之教。同时也给弟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