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水肥配比对加工型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影响
不同水肥配比对加工型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影响
摘 要:研究了水肥耦合效应对加工型马铃薯经济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化水肥处理(每1 hm2灌水2 520.00 m3,施尿素457.50 kg,磷酸二氢铵825.00 kg,硫酸钾247.50 kg)条件下,马铃薯植株株高、茎粗、地上部干质量、块茎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和产量等性状上表现最优,且产品干物质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维生素C含量最高,马铃薯的品质最佳,更利于对其加工的要求。
关键词:不同水肥配比;加工型马铃薯;生长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20-0060-03
近年来,张掖市加工型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加工型马铃薯是新型产业,在生产发展中还存在地块选择随意、种薯选用盲目、种植密度随机、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缺少以水肥为主的标准化生产体系等问题,同时,在加工型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仍沿用普通薯的生产方式,没有合理施肥,普遍存在着重N、轻P和不施K的现象[1],灌水时采用大水漫灌,既浪费水肥又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影响加工型马铃薯产业的高效持续发展。本研究探讨不同水肥配比条件对加工型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本区加工型马铃薯产业化水平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1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进行。试验地海拔1 466 m,年均温7.8℃,≥10℃积温3 058℃,年均降水量118 mm,年均蒸发量2 028 mm,无霜期150~160 d。供试土类灌漠土,0~20 cm耕层理化性质:有机质12.38 g/kg,碱解N 58.00 mg/kg,速效P 6.27.00 mg/kg,速效K 138.25 mg/kg,pH值7.80,全盐1.23 g/kg,CEC 18.96 cmol/kg,容重
1.39 g/cm3,总孔隙度48.31%,质地砂壤土。
1.2 供试材料
氮肥为尿素(含氮 46%,经试验得出氮利用率40%),氮利用率(%)=(氮磷钾区植株氮吸收量-磷钾区植株氮吸收量)/肥料氮用量]×100%[2](下同);磷肥为磷酸二氢铵(含N 18%,利用率40%,P2O5 46%,利用率30%);钾肥为硫酸钾(含K2O 50%、利用率35%)。
试验品种为张掖市主栽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
1.3 试验方法
设置3个处理,即根据数学模型寻优得到的最佳组合A、最差组合B和生产上一般施肥量CK[3],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灌水量、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见表1。各处理小区面积32 m2(8 m×4 m),3次重复,播种时间4月20日,垄距110 cm,株距50 cm,保苗数6.16×104株/hm2。滴灌管布置在中间,滴头间距0.25 m,滴头距植株0.10 cm,滴头流量0.98 L/h。滴灌时按各处理灌水定额,分别计算滴灌延续时间,然后用闸阀控制,精确记载流量、灌水量。每次灌水前后测定各处理土壤含水量,作为灌溉依据。氮肥30%作基肥,追肥平均分2次,分别在营养生长初期、盛花期施入;磷酸二氢铵、硫酸钾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其他田间管理同常规生产。每个处理随机选10株测定,在马铃薯生理成熟期测定株高、茎粗、地上部干质量[4]。按小区收获,统计块茎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和产量,参照高俊风的方法[5]测定块茎粗淀粉、还原糖、干物质、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肥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A的马铃薯株高、茎粗、地上部干质量、块茎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和产量分别为62.42 cm、0.86 cm、248.23 g/株、305.69 g、0.70 kg/株、43.31 t/hm2,与处理CK比,分别增加8.79 cm、0.07 cm、15.69 g/株、26.05 g、0.08 kg/株、5.06 t/hm2;与处理B比较,分别增加16.14 cm、0.10 cm、35.92 g/株、101.88 g、0.10 kg/株、6.47 t/hm2。说明由模型选优所得灌水量、氮肥、磷肥和钾肥处理(处理A)的植株在株高、茎粗、地上部干质量、块茎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和产量等性状方面表现更优,明显高于其他2个处理。产量方面,与CK相比,处理B增产3.68%;处理A增产14.94%,不同处理间的增产效果经LSR检验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表2)。
2.2 不同水肥处理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①对马铃薯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处理A的马铃薯干物质含量最高,可达25.42%,其次是处理CK,达到23.56%,再次为处理B,其干物质含量最低,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