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动物在中外园林中存在方式
浅谈动物在中外园林中存在方式
摘要
2011年在阅读《中国古代园林史》的时候,从先秦看起,发现动物在园林中的重要性,跟着历史继续往前走,认识到,动物也随着园林变化着。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史,世界园林史中关于动物部分的摘选,引出证明材料,来论证动物自园林出现以来就与园林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一直伴随着园林的发展到现在。
因编者水平有限,若有谬错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园林 历史 动物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3)03-0001-02
一、绪论
据《中国古代园林史》记载,中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而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则出现在奴隶社会的商周。以“苑”,“囿”的称呼,在甲骨卜文中有记载。#160;#160;#160;#160;#160;#160;#160;当时苑囿是贵族打猎的场所。所以所谓的园林,因性质所致,其实是以动物为主,植物只是作为必须的附属品存在。后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有了剩余时间筑建了台,宫等土木工程,动物也被驱逐出了人类的活动区域。这种土建结合植物的园林形式,持续发展到现在,也在近现代逐渐成为系统。#160;#160;#160;#160;#160;#160; 然而以植物为主的园林,不免有些呆板,解决的办法就是,营造水景。利用水的灵动。我们的古人喜欢在宅间辟水,“小桥流水”是诗意;“依山傍水”被视作风水宝地,以至于日本人亟于模仿,无奈方成枯山水。可见水景在人心中的重要性!而在水中遍植睡莲,红鲤从中游,正好构成了局部的生态系统。#160;#160;#160;#160;#160; 人们出于对和平的可望,喜欢在一些广场放养和平鸽,这副人与鸽子和谐共处的画面,才是真正的美。#160;#160;#160;#160;#160; 鱼和鸽子在能园林中出现,是因为一个受水域的限制,一个受圈养习性的左右。这些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但人为选择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想要动物在园林中广泛出现,需要各个领域人员的努力。#160;#160;#160;#160;#160; 园林,是在人类赶走动物,砍掉植物,然后建造人类居住生活的环境后,加上的绿化。但这似乎有悖于我们建设和谐自然环境的宗旨,而加上动物,才能真正称的上是完整的环境体系。#160;#160;#160;#160;#160;“蛇与庄稼”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不可能离开动物。种植重阳木,必然会有重阳木斑蛾,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请来斑蛾的鸟类天敌。而不是喷撒白僵菌。还有甲壳类,膜翅类。人类能完全驱赶飞禽,走兽,但是不能灭掉飞虫,所以作为动物的成员,它们一直都与园林同在。#160;#160;#160;#160;#160; 失去了才会去重视,所以现在人会为保护动物而努力,人类也越发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又有谁不想听着虫语,鸟鸣,闻着花香,惬意的踱步在木桥上喂鱼食,偶尔抬头还能看到松鼠在收集松果呢!
二、动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存在及演变
中国园林,起源于殷商,动物在园林中的角色,由作为狩猎对象被杀害,到作为欣赏对象被放养;从大量被圈养,到大量被驱逐;由完全的以实体形式存在,产生艺术形态。从历史中一路走过来看这些转变,皆在情理之中,是必然。
(一)先秦
殷商时期,奴隶从事着一切劳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奴隶主的财富不断增加。贵族们越来越追求寻欢作乐的生活,酗酒和畋猎成为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殷人爱畋猎,纣王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建造离宫别苑。《史记·殷本纪》描写道:“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物宫室,益广沙丘(地名)苑台,多取蜚(飞)鸟置其中。
殷墟出图的甲骨文卜文中,也有很多关于畋猎占卜的记录,可见当时的园林,以苑为主,是供奴隶主畋猎的圈地,筑台。
西周初期,王侯贵族们虽依然爱好狩猎,但是鉴于殷商奴隶主过于沉溺畋猎,加上人民对酒池肉林的憎恨,最终激起人民反抗,所以西周贵族们只圈化一定区域,筑囿,以供娱乐,而不影响人民的正常农业生产。
西周的灵囿在《诗经·大雅》灵台篇有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麋鹿攸伏,麋鹿濯濯,白鸟翯翯(hè,形容羽毛白而有光泽);王在灵沼,於仞鱼跃。”可见,一方面当时灵囿的规模相比殷商宫苑已减小很多,“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当时灵囿的大致形态,是有麋鹿,有鸟,有鱼可供观赏的皇家园林。此时的囿已不单纯是为了狩猎,也成为王侯贵族们欣赏自然动植物的场所。
《诗经·大雅》灵台篇,有关于灵囿规模的记载:“囿......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可见当时的囿已不专属帝王,诸侯也可建造,当时的囿已普遍存在。
春秋、战国时期的天子,诸侯们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